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敲响A股风控警钟

2013年08月19日 18: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并未让光大证券“816”事件沉寂下来,相反,随着周一中国沪深两市大幅低开,券商、银行、石油等上周五出现大爆发的超级蓝筹股表现低迷,光大事件的持续发酵依旧让投资者“心惊肉跳”,并引发对A股风险控制机制的担忧。

  8月16日11时05分左右,中国A股具有代表性的上证综指突然上涨5.96%,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权重股均触及涨停。造成当天市场异动的主要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账户大额买入。

  18日,中国证监会通报了对16日光大证券交易异常的初步核查情况,认定光大证券自营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并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表示,此次事件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首例,是一起极端个别事件,但暴露出的问题足以引起整个证券期货行业的高度警觉。

  从最新披露的细节来看,中国证监会的表态或许并非“套话”。

  在市场早前的传言中,光大证券的异常交易涉及70亿元(人民币,下同)。然而,让市场始料未及的是,真实的资金规模远远大于这一数字。

  据中国证监会通报,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

  换言之,在此次异常交易中,光大证券动用的资金量高达23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证券2013年一季报显示,该公司的货币资金为250亿元。234亿元相当于货币资金的93.6%。有分析人士质疑,光大证券可以不用留存任何开支,全资炒股?更值得玩味的是,根据媒体报道,光大证券董秘梅键在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账上根本没有230亿元”。

  那么如此巨额的申报金额究竟从何而来?

  有投资人士提醒,光大证券或与“327”国债期货事件类似,涉嫌利用上交所系统漏洞进行账户透支;这也意味着目前上交所的交易系统与1995年相比,或依然存在漏洞,将给A股市场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技术风险,须予以修复,进一步加强风控机制的完善。

  此外,当天光大证券真正成交仅约72亿元,却已令总市值逾22万亿元的A股剧震。有分析指,这主要是因为A股个别大盘股占指数权重过大,只要狙击此类权重股,就可能左右大市波幅,牟取暴利。据此,监管层须深思中长期方案,消解此类市场结构弱点,防止操纵市场以保障金融安全。

  除了交易所这端的风险外,作为A股风控机制的重要一环,证券公司的内控风险爆发亦将极大地损害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不容小觑,譬如,此前南方证券挪用客户保证金一案即是前车之鉴。

  针对此次光大证券事件爆发的原因,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光大证券内控严重缺失。而据媒体报道,光大证券此次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统为今年3月开发,7月才上线的高频交易程序。该项业务并未纳入整个公司的风控系统,而是直接由一位副总负责,风控部门只扮演了参谋顾问的角色,并未起到实质作用。

  而针对前述234亿元的巨额资金,除了账户透支的猜测外,亦有市场人士认为,234亿元资金可能是非常规的境外资金借道光大证券的自营通道。

  若属实,此类违规行为在券商中是否普遍,亦应引起监管层的重视。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求是》杂志撰文《监管执法: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业内将此举视为中国资本市场将进入“宽进严管”、加强监管执法的“肖钢时刻”。

  “816”事件发生后,有观察人士指,事件或成为监管层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的契机。

  截至19日上午收盘,尽管光大证券持续停牌,但证券板块仍领跌A股,暴跌3.36%,并拖累上证综指下跌0.2%。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