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重拳治市”仍待修补制度缺口

2013年08月14日 07:51   来源:国际金融报   新华社记者 杜放 潘清 

  上市以来屡遭诟病的绿大地,近日正式遭证券监管部门处罚。有统计显示,年内至今已有120家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先后因各种违规行为接获罚单。“重拳治市”难见成效的背后,股市顽疾尚需完善制度“根治”。

  “带病上市”,部分上市公司成长性难以为继。截至8月13日,2013年半年报业绩预减企业达574家,标榜高成长的创业板、中小板占比超过五成。

  究其原因,从万福生科到绿大地,部分个股上市之初就严重“注水”。年初从约20元一路暴涨至79元的联创节能,近期就遭遇财务数据“打架”等质疑。8月12日其公告显示,因存货管理违规,已被山东省证监局责令整改。

  套现伎俩频现,大股东疯狂“抽血”。“除了限售股解禁后大肆减持外,借助资本运作重组套现成为大股东疯狂‘抽血’的主要伎俩。”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业人士说。已被立案调查的珠海中富2013年上半年预亏高达8000万元,大股东却借向上市公司兜售48家子公司股权,一举从关联交易中获利5.9亿元。

  证监会公告显示,天威视讯、罗平锌电、嘉应制药因有关方面涉嫌违法,已被暂停重组审核。

  维权无门,投资者信心受挫。已受罚的上市公司中,除万福生科股民获补偿外,绝大多数受损投资者仍面临民事索赔难。绿大地案代理律师、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透露,绿大地所在地方法院已拖延受理诉讼逾百天。类似案件“起诉不受理,索赔不执行”,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严重伤害。

  尽管被罚公司和机构逐年增多,但与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相比,却仍属“冰山一角”。

  专家认为,要“根治”中国股市的违法违规,尚需从修补制度缺口入手。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表示,随着证监会从审核审批向执法转型,应借鉴成熟市场经验,促进监管机构从事前把关向事中、事后执法转移,从一般性行政罚令向准立法权、准司法权扩展。

  从立法层面改变违规违法收益与成本之间的严重失衡,更被视为当务之急。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认为,A股市场上虚增利润、资产贱卖、违规拆借“年年讲年年有”,关键在于罚责仍难以对等。

  违法违规成本过低,成为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以身试法的“动力”所在。今年3月7日,华锐风电突然自爆家丑,承认2011年年报因会计差错虚增收入9.29亿元。这一巨额“会计差错”最终仅以责令整改收场。

  此外,许峰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多以证券法为依据,相关处罚额度多年未曾修订,与其造假所得相比堪称九牛一毛。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