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T+0制度能否救市引发争论 焦点集中在三方面

2013年07月15日 08:47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林彦龙

  上周四市场传言“上证50推出T+0交易”引发股市大涨,次日在证监会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T+0推出“无法律障碍”、“没有时间表”。市场解读这一表态没有否认推出T+0,也引发了各路专家对T+0是否有必要推出,对市场的效果等等问题的争论。

   争议一:是否有利活跃市场

  实行T+0制度之后,投资者在一个交易内对同一个股票可以实现无限次买卖。广州大树投资总经理蒋昌颖对记者表示,投资者可以当天了结获利,也可以斩仓止损,这将会丰富股市盈利模式。比如日内交易,对冲套利等等。股票的股指期货的联动也将更加方便,市场交易额将大增,也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股市。

  深圳新智达投资总经理苏武康表示,在2000点附近,传出T+0交易可能并非空穴来风,目前股市低迷,资金存量日益减少,加上国债期货又将上市,推出T+0有利于留住市场的短线交易资金,对股市发展是有利的。

  知名经济学家金岩石也认为,美国股市的交易量中一半以上是当日交易。一旦允许“T+0”,中国股市的“炒家”们绝不会放过机会。实行T+0“即使没有新增入市资金,股市的交易量也会增加数倍。”银河证券璩立国也表示,A股日交易量至少提升两三倍。

  不过,中投证券资深投资顾问徐晓宇对记者表示,T+0只会有短期的活跃作用,长期看无论从股市方向或者还是成交量影响并不大。以前有过统计,在股民中有能力进行T+0交易的只是少数,而对于机构来讲,T+0或者T+1更是没有什么影响。

  有投资者还表示,实行T+0的香港市场,目前日交易额都大大少于内地市场,可见T+0与成交额并无直接影响。

  争议二:是否有利保护投资者

  目前,国际上的成熟市场比如美国股市、日本股市、中国香港股市等均采取T+0交易。赞同者认为,这是公平的交易制度,并且是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必经之路。

  深圳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在微博上表示,成熟市场都是T+0交易,都没有涨跌停板,这些交易制度历经风雨百年变迁的考验,最后证明是最符合规律的体系。

  苏武康认为,目前,A股市场大机构可以在股指期货和两个市场上实行双向交易,是另一种形式的T+0。大资金先建仓之后,可以在当天大手买入某个股票推高价格,再把手里的货卖出去,而追高的散户则无法兑现,成为操纵股价的受害者。实现T+0制度能改变这种不公现象。

  徐晓宇则表示,当年实行T+1的目的,就是为了抑制炒风。“当年T+1是为了保护小散,现在恢复T+0也是保护小散?”

  怀疑者还认为,频繁交易可能造成的风险更大。有投资者表示,北美证券监管者协会研究结果统计:超过70%的人都会在“T+0回转交易”中亏损,仅有约10%的回转交易者才能从中获利。此外,回转交易者必须要实现56%的年收益率,才能弥补手续费及保证金利息,所以,实际上仅有券商机构会从T+0中获益。

  苏武康则认为,T+0只是提供了交易的机会,要不要参加交易还是投资者自己决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记者表示,T+0可以在沪深300中先实行,这样能够提高绩优蓝筹股的溢价,同时不会助长市场过度的炒风。这是一种“奖优罚劣”的措施,对市场健康发展有好处。

  争议三:是否应马上推出

  实际上,恢复T+0并不是市场现在才有的呼声。早在2004年11月,国内16家大券商已经向管理层提出实施T+0救市,当时媒体称“恢复T+0呼声很高”。2012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也在提案中,建议中国股市恢复T+0交易的制度。

  目前市场低迷,是否有必要马上恢复T+0呢?李大霄表示,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作为活跃市场的措施,T+0有必要推出。他认为,目前管理层扶持市场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如果再恢复T+0对市场将会有正面的作用。

  知名财经人士侯宁在微博上也表示,“政策推出要讲究时点,现在改回正当其时。”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则明确表示,“T+O救不了市场,也不是中国证券巿场的症结所在。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T+0无异于饮鸩止渴,总体而言,只会加大交易成本,对证券公司有利,对市场无益,望慎行。”

  多位被采访者也对记者表示,T+0并不能改变市场运行的趋势。深圳平谷投资总监胡菊林表示,实行T+0对市场并无实际好处。市场下跌的因素如经济面,体制改革等未得到扭转之前,任何救市措施都只能够短暂改变市场运行轨迹,换一批资金进来,“通俗一点讲就是换一批人套住。”

  蒋昌硕也认为,即使恢复T+0也只能算是个“中性政策”,对市场趋势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徐晓宇则认为,最终决定市场涨跌的核心还是上市公司的质量,恢复T+0与否只是无关紧要的皮毛问题。

  小资料

  T+0制度的变迁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放开了仅有的15只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并实行“T+0”交易规则。

  1993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取消“T+1”,实施“T+0”交易制度。

  1995年1月1日起,沪深两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又由“T+0”回转交易方式,改回了“T+1”交收制度,并从那时一直沿用至今。2001年12月,沪深两市B股也从“T+0”调整为“T+1”。

  2005年,股改启动后,权证交易实行“T+0”制度,市场曾预期将推广到整个A股交易。但其后权证市场的疯狂,使恢复“T+0”成泡影。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