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切实增强忧患意识 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2013年08月13日 14:21   来源:金融时报   

  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指出,当前经济面临一些难题和风险,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日前召开的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也进一步要求,要善用“底线”思维,加强监测分析,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稳中有忧的形势下,强调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对于扎实做好下半年金融工作十分重要。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尽管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了稳中求进,平稳开局。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国际和国内、长期和短期、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经济增长动力和下行压力并存。在这一错综复杂背景下,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更容易积累,潜在的风险点更容易浮出水面,特别是,国际上“唱衰”中国的声音不断,金融领域稍有波动,极容易被放大,形成恐慌效应。

  最近两年,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央行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卓有成效。但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领域和环节的风险依然比较突出。比如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风险不断显现,钢贸企业、光伏巨头等风险时有暴露;房地产领域内部分潜藏风险逐渐显现,且房地产行业牵涉面广,信托、民间融资等形式较多,风险交叉传染可能性增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隐忧也引起国内外关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各方预测数字大相径庭;部分金融机构的资源错配以及无序竞争,也增大了流动性风险与表外业务风险。

  可以说,面对下半年繁重的金融宏观调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金融系统要守住风险底线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充分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高度重视潜在金融风险,防患于未然。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与协调,做好潜在风险监测化解工作。随着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深入,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发展迅速,业务交叉越来越多,潜在风险越来越隐蔽。要守住风险底线,从加强金融监管角度看,一方面,需要促进监管协调,提高监管有效性,强化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防范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同时要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机制;另一方面,要排查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对有关风险源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当前要高度关注信用违约风险、表外业务关联风险、外部风险的传染等。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必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当前,金融运行总体是稳健的,但资金分布不合理问题仍然存在。在流动性总量充裕的情况下,过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却出现一些结构性矛盾,大量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产能过剩等低效行业或领域,埋下金融风险。同时,部分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放大资金业务杠杆,导致不少资金体外循环,加剧流动性风险。对于这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即从当前货币信贷的结构性矛盾入手,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做好存量货币信贷的“加减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通过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既能化解潜在风险,又能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作用。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改革是金融体系逐渐完善、金融生产力充分发挥、金融风险有效化解的关键所在。当前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矛盾与潜在风险,既有金融机构自身过度追求短期利润的因素,也是金融体制机制问题的积累。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需要从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入手,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同时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推动大型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发展,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通过这些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总的来看,要做好下半年工作,金融系统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一行三会”的工作安排,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要正确认识,深入分析,善用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