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传统银行执行现行利率已经没有任何竞争力,导致银行存款严重流失,造成资金紧缺。资金资本流向是由价格决定的,哪里价格高就流向哪里。”
上海、北京等多家城市部分银行上调存款利率,一场揽储大战正在各地打响。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都已上浮接近10%,主要涉及广发、平安、光大等股份制银行。为何在此时上浮到顶呢?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钱荒延续,钱紧不消,商业银行内部寸头资金持续紧缺是主因。从6月20日罕见钱荒后,至今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仍然居高不下。最近一个交易日Shibor隔日拆借利率仍高达3%,一个月在4.5%以上。这还是在央行近期较大幅度注水货币,试图缓解资金紧张局面的情况下。如果央行像6月中下旬按兵不动,可以肯定类似6月20日的罕见钱荒将再次袭来。从现实情况看,一些股份制银行7月以来一直呈现出不惜血本从资金富裕的大行拆借资金的现象。
因此,多家股份制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折射出银行间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资金面紧张状况没有根本好转,而且钱荒随时都可能重演,随时可能再次袭来。那么,是什么导致银行间“钱紧”如此顽固呢?有两个方面原因。
体制内传统银行执行现行利率已经没有任何竞争力,导致银行存款严重流失,造成资金紧缺。资金资本流向是由价格决定的,哪里价格高就流向哪里。当前,社会各种类各渠道融资价格都远远高于基准利率的几倍。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将富余资金存到银行吃利息的客户越来越少了。计划色彩浓重的存款利率管制体制,遭遇到了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社会融资价格的严重挑战,体制内的传统银行是“计划”和“市场”厮杀的牺牲品和遭殃者。我们还是拿数据说话,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住户存款减少393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5925亿,两项合计减少9860亿元,接近1万亿元。存款的一般规律是,月初月中下降,月底猛增。而从7月份看,月底猛增也被改变了,也没有猛增的后劲了。
这预示着银行业经营危机真正到来了。银行就是经营货币资金的,就是依靠存贷款利差经营盈利的,特别是中国的银行业其收入80%来自存贷款利差。存款是银行经营之本,过去有句老话叫作“存款立行”。现在存款遭遇到了空前危机,等于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根基。
商业银行盲目扩张信贷资产、盲目扩张表外业务是造成其资金持续紧缺的另一个原因。在银行业钱荒没有缓解的情况下,贷款却在快速扩张。央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999亿元,同比多增1598亿元。越是资金紧张,越是增加贷款,这是将自己“做死”的极坏经营之道。在贷款增加的同时,表外资产扩张迅速,特别是股份制银行通过同业科目将大量资金包括短期拆借资金借道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产品进入到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并且这些项目资金期限都在一年以上,而银行使用的资金要么是理财产品资金,要么是拆借资金富裕的大行资金,都是短期资金,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这是导致其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
同时,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监管从严也是造成其资金紧缺的原因之一。
许多股份制银行试图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揽储,增加资金,缓解紧张局面,但效果绝不会好。比如:定存5年的基准利率是4.75%,上浮10%以后也仅仅为5.225%。仍然远远低于社会融资价格,甚至低于银行理财产品回报率和国债利率。
多家银行上浮长期基准利率揽储折射出银行业在筹措资金手段上已经山穷水尽,呼唤利率市场化尽快攻克最后一个堡垒——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声音越来越急迫。一方面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已经被理财产品绕开,实际上已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管制将对传统银行的吸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其支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