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放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至今,央行通过改革不断放松利率管制,扩大市场化利率范围,直到日前宣布彻底放开贷款利率,也算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个标杆样本了。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这最后、最关键,也是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段路,虽然我们也曾向前迈出过一小步,将存款利率上限提高到基准利率的1.1倍,但终究还是因利益集团的阻挠与缺少顶层设计而搁浅下来,没能继续走进“深水区”。
事实证明,在存款利率管制的金融体系中,储蓄者往往会成为弱势群体。他们向市场供给过于廉价的资金,导致资金过多地被配置到回报率较低的领域,或是在金融体系“空转”,甚至进入投机炒作领域,造成通货膨胀高发。而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种穷人补贴富人、储蓄者补贴贷款者的二次分配,如此恶性循环,中国贫富分化自然加剧。
尽管从准备条件而言,目前一下子完全放开存款利率还是不现实的选择,毕竟这还需要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等前提条件。但从现实形势来看,在贷款利率已经完全放开的同时,继续小幅提高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不失为当前经济条件下既能稳增长,又能将改革进一步推向“深水区”的一个好机会。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00万亿,其中个人存款超过45万亿。按照当前3%的基准利率计算,如果把银行存款利率上限从1.1倍提至1.2倍,在“钱荒”的背景下,相信各大银行会很快将存款利率提至上限。稍加估算,这将直接提高居民年收入近1350亿。如果这部分钱都用来消费,将直接拉动GDP增长约0.26个百分点。
说白了,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关乎银行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百姓与银行利益之间的一次重新分配。而这部分利益,对于银行而言,更多的意义也只是财务报表上数字的增减,而对于百姓而言,却是货真价实的消费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