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A股一波三折:早盘低开,午盘拉升,收盘微跌。
造成这一态势的表面原因,是昨日公布的7月外贸数据,一改6月颓势,出口同比增长5.1%,进口更是同比大幅增长10.9%。更有预测指出,8月9日发布的PPI将大幅缩减下降态势,预示淘汰过剩产能进入尾声。
利好不少,为何收盘还是跌了?“正是因为宏观经济的企稳向好,大盘未来反而会陷入另一种矛盾。”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陶英杰,按照中央“上限”“下限”的底线思维,经济一旦企稳,意味着调结构的力度会加大,因此看似短线周期股有机会,但随着转型力度的加深,周期股中期仍然会被资金看空。
进出口回归“真实”
相较于6月份进出口数据双双负增长的状况,7月份的进出口的改善不可谓不明显。不过,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经济分析师李炜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今年1-4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存在虚增的现象,而到了5、6月份,受到外管局打击热钱的影响,进出口数据又出现了一些虚减的状况。因此,只能说7月份的进出口数据终于出现了一个比较真实的状况。”
“尤其,7月份的出口同比增幅达到了两位数,这同6月份出现流动性紧张,贸易融资受到影响,企业把部分进口拖延至7月份有关。”李炜表示。澳新银行同样认为,7月贸易反弹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但另一方面,“钱荒”在7月出现了明显的缓解,这也帮助了贸易企业在信贷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支持。与此同时,近期美欧数据都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同时,中国国务院也在上周五出台了支持贸易发展的12条举措,这也可能提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贸易表现。
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分析师薛鹤翔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美欧日本出口回升,分别增5.3%、2.8%、-2%,剔除香港后出口增5.6%,这说明真实出口有改善。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2013年下半年,在发达经济体的主导下,全球经济将逐步回暖,这应有利于中国的出口。
然而,对于昨日外贸出口的超预期,市场的“转机”也是转眼即逝,虽然外贸数据一度刺激上证综指上涨1%,但最终以0.09%的跌幅报收。似乎市场对于数据向好仍有顾虑。薛鹤翔认为,“出口从负增长的极悲观预期中改善,但我们也看到出口面临的要素成本上升、产能分散的症结无缓解。”朱海斌则强调,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约6.2%,可能仍会在短期内对出口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PPI上升通道“坚固”
8月9日,一系列包括CPI、PPI在内的新数据即将出炉。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多数机构认为7月份PPI同比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从6月份的同比-2.7%回升至-2.3%,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甚至预测7月PPI将下降1.6%。
“近来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的回升趋势,将对PPI降幅收窄形成一定支撑。”这成了7月份PPI可能有所改善的最大理由。从7月份制造业PMI数据来看,其中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1%,较6月份上涨5.5个百分点。
当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不意味PPI必定回升。“如果国内投资不振、需求不振,企业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提价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可能反而使企业利润受到挤压。”李炜指出。
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谢亚轩指出,未来PPI难有大的改善,外围需求偏弱,国内的工业需求依然受到产能过剩的压制,整体生产活动偏弱,企业去库存缓慢,企业盈利将持续受到压制。李炜表示:“基础建设等投资的增长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稳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明显改善,那么也将会拖累已经有所企稳的消费。”
稳增长举措效果几何
降低税负、促进外贸、城市基建,“稳增长”的第一波已经出台。“至少到目前为止,今年的投资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虽然,政府正在制定推进基础建设的各种计划,但是决策层同时也担心中国的债务问题,银行也处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所以,即使各地的投资计划获批,也可能出现缺乏资金层面支持的状况,毕竟中央不太可能再来推一个‘4万亿’计划。”李炜认为,“在各种投资计划出炉后,预计下半年投资的数据会有明显改善,然而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实质作用还需要看6个月之后。而且,更需要关注新开工项目的数目以及资金到位情况,至少目前在这两方面并没有出现好转。”
不过,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陶英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欧美日经济都在转好,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一些经济数据在7月份开始出现转好,这并不是偶然性的。
“随着淘汰过剩产能的进一步持续,7月钢铁、化工品的价格都在上涨,未来这样的产能紧张还会持续,因此PPI会有同比降幅持续收窄的预期。反观CPI,虽然当前多数机构倾向CPI涨幅将继续扩大,但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受全国范围的高温天气影响,蔬菜和猪肉价格上涨。随着9月份气温的回落,CPI中期还是存在下降预期的。PPI中期上涨、CPI中期回落的预期对A股而言形成了双向利好。”陶英杰进而指出。
然而,陶英杰也提醒投资者,“正是因为宏观经济的企稳向好,大盘反而未来会陷入另一种矛盾。”陶英杰强调,“在宏观经济转型期,投资者尤其要分清哪些是真正的成长股,哪些是题材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