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办公场所租借成风 内部食堂变身豪华饭店

2013年08月09日 07: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湖北省某市行政中心会议中心大楼。

安徽省某市市委市政府打着“商务中心”名义建设的行政办公大楼。

早年建成的湖南省某市行政中心的“白宫建筑群”。

▲中部某县国土局楼顶大号“金球”。

▲上述中部某县国土局后院由其他单位赠送的一块巨型“五彩玉”。

▲湖南省某市行政中心一幢形似白宫的办公楼前巨狮怒吼。

▲湖南省一个省级经济园区办公楼前巨狮、喷泉和水池。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后,各地大张旗鼓兴建楼堂馆所现象已罕为人见,取而代之的是花样繁多的遁形之术。《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为规避中央刚性政策,一些地方和单位斥巨资租房办公,甚至暗渡陈仓假借各种名目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更为常见的形式是,扩建、豪华装修内部食堂,以免除“在外面吃饭不安全”之忧。

  改头换面绕过审批

  《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变换花样,换个“新马甲”继续违规修建装修豪华楼堂馆所。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安徽某县发现,豪华的县委、政府大楼前竟无一块醒目的标识牌,甚至一些当地群众都不知道这是县委、政府所在地。据当地干部透露,这座大楼是前两年以其它名义新建的,担心被举报,搬进去后至今没有挂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他在一些地方调查发现,为了兴建豪华办公楼,一些地方想方设法绕开上级政府审批,通常以“科研楼”“培训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名义新建大楼,实际上都成为党委、政府的办公楼。记者发现,新近落成并被曝光的衢州市交通局大楼就是以“交通指挥中心”名义申报和建设的,1层至4层是局机关办公,5层至19层将由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调配给其他单位使用。

  此外,“以土地换大楼”也成为当前一些地方的惯用手段。即政府假借置换或以向开发商提供一定面积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请开发商建设公共设施,避过上级和社会监督。如严重超标的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委办公楼,就是武当山特区先行将3000亩土地以7万元每亩的价格,出让给武当山太极湖投资有限公司。太极湖公司用这3000亩土地抵押贷款,垫付工程款。

  除了违规审批,“吃拿卡要”建房资金也成为个别地方的明规则。河南濮阳县纪委建办公楼时,县纪委以“求援款”的名义,要求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和县直单位“支持”,直接收取了1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河北省藁城市质监局建办公楼时,向当地食品、化工等企业要钱,有证的企业收5万,没证的10万。事件被曝光后,当地对此展开了调查,办公楼也从原规划的10层减至7层。

  办公场所租借成风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省调研发现,一些不敢大建楼堂馆所的地方为改善办公条件,租房办公已成为普遍现象,不仅耗资巨大,也存在安全隐患。

  河北某县地处冀豫两省交界,走进县委、县政府大院,座座平房、小楼破败不堪,有些甚至开了“天窗”。“房子曾是法国教产,历时近百年,坏了不能维修。想要新建,上级不批,许多部门不得不到处租房办公。对一个贫困县来说,每年租金都不是个小数。”该县官员说。

  河北某地一市委副秘书长说,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不少办公楼因破旧不堪或经营城市需要被拆掉,不得不租借办公楼。小单位每年租金上百万,人多的要支出几百万上千万。他统计说,目前在租的市直部门至少四五十个,每年租金不低于5000万,成为一笔庞大的开支。

  “租房办公确实是无奈之举,不少干部戏称这是‘流亡政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形象,更关键的是带来诸多安全隐患。”不少基层干部说,当前盖办公楼跟财力大小并无直接关联,关键看主要领导“胆子大小”,“胆大的盖大楼没人管,胆小的租房子也没人问!”

  另外,一些党政机关占用下属单位或租用企业房产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在河北某县,一家太阳能企业新项目刚刚建成,就赶上了美国和欧盟“双反”,尚未开工便仓促下马。面对闲置的厂房,县里便花几百万租下来改建成了县委、县政府大院。无独有偶,石家庄市委因原址建成了人民广场,近年来一直占用着市直单位新建的办公楼。类似现象在《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的多省不时可见。

  内部食堂变身豪华饭店

  一位民企老板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他今年春节以1万多元的月薪从北京聘请了一位专做海鲜的厨师,一是自己接待就餐用,二是供领导内部食堂接待时借用。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东部某省一县委内部食堂吃饭时发现,普通干部、主要领导和对外接待三大功能区井然有序,空气中仍弥漫着新装修的味道。其接待处一位干部说,政府投入几百万元,刚刚对机关食堂进行了扩建和装修,并明确规定公务接待尽量不到商业餐饮饭店进行。

  由于担心“在外面吃饭不安全”,扩建、豪装单位食堂成为楼堂馆所建设新趋势。河北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刘日等人说,楼堂馆所涵盖诸多内容,近年来办公楼、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等大幅降温,但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等出台,各地刮起了一阵新建、扩建和装修机关食堂之风。

  南京一位干部告诉记者,“我们区的食堂原来很小,现在不让到外面酒店吃饭,领导就把食堂扩建,还划出几个包间,专门用于公务接待和其它吃喝。”而河北、江苏一些干部群众反映,不仅省市部门如此,目前连一些乡镇和街道办也开始搞内部食堂,本来有些出租的门面房,现在提前收回来改建成为内部食堂。

  不仅如此,不少机关和企业食堂还花大钱聘请名厨师,内部购买高档菜品酒水,使得内部食堂“越来越像豪华饭店”。

  “风水办公楼”不惜血本暗藏洗钱玄机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河南、山西、湖北、湖南等地采访时发现,很多单位“狮子”成群“奇石”成林“怪球”等花样扎堆。民间对此的说法是,单位门前石狮是“镇邪兽”,巨石之类寓意“时(石)来运转”,大球则象征“有求(球)必应”,搞这些装饰物的单位,都意在“得风水”、“祛灾祸”,很有些“神秘寓意”。

  基层官员的迷信观念成为“风水办公楼”风靡地方的重要推动力,有学者调研发现,52%县处级公务员存在迷信倾向。更为隐晦的原因在于,此类采购还暗藏“捞钱”、“洗钱”妙用。

  风水建筑形形色色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中部一个县城看到,一个政府机构七层楼高的办公大楼顶上,有个一层楼高大圆球闪着金光。走进后院,又能看到一块倚着院墙、冲着大门的巨石。

  与这家单位一街之隔,当地烟草公司门前则有一对怒目圆睁的大型石狮子,狮眼、狮口对着马路对面单位的大球和巨石。

  虽然相关单位有负责人对外解释,办公楼顶“大金球”是个“球形避雷针”和单位醒目标志,巨石则只为院子美化。但经营了十多年避雷设备的一家公司负责人说,避雷系统球体用来防护内部起泄流作用的铜线和铜排,最大的直径不过几十厘米“太大不必要,也不美观。”

  “转运石”是近年来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内外异军突起的新物件。在北方某城市一座刚落成供民政和公安机关使用的“民生大厦”一侧,矗立着一块巨型“太湖石”。在黄土高原深处一个国家级扶贫县,《经济参考报》记者刚听完当地住建局局长诉苦“再不交电费,县城路灯马上就要熄灭”,转身却在县委大院见到一块价值不菲、刻着“和谐某县”的巨石。在一些内地省份,一些党政机构门里门外巨石造型奇特。有的甚至用重达几十吨、上百吨的整块巨石做“照壁”,还有的使用大量泰山石造假山。按照一些业内人士的说法,自然形成的各种奇石,“聚天地之灵气”,有着“消灾避祸并促时来运转”的神效。一些石头如“泰山石”等,往往放置于院落或房屋的“缺角”,通过“填实(石)”,发挥“镇宅化煞”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党政机关异想天开的“风水花样”还不止于此。河北省高邑县县委书记崔欣元主政期间,在县委大院门口不惜堵住一个丁字路口摆放一架退役战斗机、打造日月形花坛,暗喻“升官发财、飞黄腾达”;还有地方用广场或大牌坊阻断直指党政机构办公楼的大路,造所谓聚宝盆、龙柱、龙眼,防所谓“穿心箭”和“煞气”;更有甚者,南方某国家级贫困县变更行政中心建设选址,只为追求“最佳风水”。

  国家行政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教授程萍说,她2007年主持一项涉及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的研究表明,52%县处级公务员存在迷信倾向。多年来,这一情况没有明显改善。

  不惜血本实有猫腻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地方党政机构为了营造“风水”,不惜血本。

  以“转运石”为例,记者走访山西、湖北、湖南一些“奇石”市场,发现很受追捧的“泰山石”,磨盘大小卖价就高达8000元至15000元;如果体量超大,则价格呈“几何倍数”提高;而“五彩玉”、灵璧石、太湖石等高档货,每块便宜的2、3万元,贵的50万元、6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等。所有奇石都要从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外用平板拖车运输,用大型汽车吊装卸、安装,费用动辄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一些经营兽、石、球的老板坦言,价格相对低廉的“黄蜡石”、粗雕兽等,买家多为楼盘等商家。而党政机关“财大气粗”,往往是高价奇石、精雕兽等的主要顾客。很多党政机关的此类物件,还不乏“人情往来”。记者看到,很多地方机关大门内外安放的“镇邪兽”、“转运石”,基座刻着“某某赠”字样。以一些地方国土、建设等部门放置的石、兽为例,不乏开发商或者园区所赠,原因往往是“感谢支持”。

  通过石材市场,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单位热衷此类采购的另一重玄机。很多商人经营奇石、瑞兽大生意,但对其销售对象严格保密。一位石商指着一块重达几十吨、形态怪异的巨石说,此石实价60万元左右,但发票可以开100万元。还有的石商则表示,票开多大金额都行,只需支付票面金额的6.9%缴税即可。石商们说,“黄金有价石无价”,高档奇石、石雕等的价格,主观、随机且无法比较。如是单位公款采购,经办人可“神不知鬼不觉”捞一笔,如是送礼,赠送方可增加经营成本避税,还有“洗钱”妙用。

  遏制滥建之风更需完善制度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冀、苏、鄂、湘等地调研发现,尽管中央多次出台规定规范楼堂馆所建设,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花样翻新盖大楼。如何遏制楼堂馆所乱象?专家认为,行政禁令短期有效,但从长远看看,还需从制度上斩断楼堂馆所滥建的幕后推手,从执行上严格督查违规违法行为。

  滥建之风屡禁不止

  面对中央重重禁令,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旧打着各种旗号兴建楼堂馆所。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规范楼堂馆所建设作出过一系列规定:1999年12月,国家计委颁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明确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建设水平和人均面积;2003年1月,中办、国办发出《关于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项目建设的通知》,再次强调“要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和培训中心”;2007年4月,中纪委、发改委等七个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进行清理;今年以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发文,对修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情况开展清理检查,全面叫停新建楼堂馆所。

  然而,仅今年以来,各地已曝光10多起豪华办公楼。如湖北某市地税局大楼,人均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是省部级机关办公用房国家标准的近10倍,却对外宣称“不是办公用房,是业务用房”。湖南省某市国土局兴建豪华办公大楼,并将一部分办公场所出租给酒店,局长办公室装修豪华,面积严重超标,目前已被有关部门查处。

  河北一个县委书记分析称,一些地方的楼堂馆所建设存在“大、偏、邪、重”四个突出问题。一是“搞大了”,不仅面积超标,其豪华程度也严重脱离当地经济发展实际;二是“搞偏了”,有些服务中心建成办公楼,有的培训中心搞成了奢侈接待场所;三是“搞邪了”,政府办公楼刻意新建一些人造景观,装进了很多风水、迷信因素;四是“搞重了”,各地跟风新建办公大楼“山寨白宫”“小天安门”、豪华广场等遍地开花。

  权力寻租如影随形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中发现,新建楼堂馆所已经成为部分干部“捞钱、捞票、捞面子”的手段。

  政府办公楼作为建筑形态,被赋予的职能只是办公场所。然而,一些干部错误地认为“办公楼有多高多气派,个人的威信和权力就有多大!”河北南部某县县委书记反映,有的办公楼盖得像“皇宫”,进门要爬几十个台阶,把“等级观念”物化异化。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吴亦明说,有的干部将办公楼视为炫耀地位、享受生活的工具。娱乐室、健身房、休息间……豪华办公楼里应有尽有。

  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谊教授指出,在一些领导心目中,盖一栋气派宏伟的办公大楼不仅“有面子”,而且“有里子”,是财政实力雄厚的证明。有的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和单位干了几年,觉得成绩斐然,往往想盖一栋标志性办公大楼,作为工作业绩的总结。“盖大楼也能赢得内部职工的支持,大家办公条件改善了,自然会在民主测评时投领导一票!”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新建楼堂馆所成为一些干部的敛财手段。“一座大楼立起来,一群干部倒下去。”多位基层干部反映,中央三令五申下还是有人顶风作案,反映出盖大楼的利益驱动之大。一栋大楼的建设资金少则数百万元,多则数十亿元,寻租空间巨大。

  斩断权力寻租链条

  一些专家认为,遏制楼堂馆所乱象,行政禁令短期有效,但从长远看,还需从制度上斩断楼堂馆所滥建的幕后推手,从执行上严格督查违规违法行为。

  古训有云,官不修衙。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贾桂梓认为,当前,一部分领导干部为彰显政绩,把象征权力的楼堂馆所建得过于豪华。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对干部的考评,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谁建豪华办公楼,谁就不得提拔;谁把精力花在服务群众上,谁就提拔重用。”

  吴亦明表示,近年来,屡见豪华办公楼被曝光,却鲜有官员被问责。违规成本过低、监管处罚不力,是当前楼堂馆所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下一步,纪检监察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从严查处各地超标、奢华的政府性“形象工程”“标志工程”,严厉处罚相关责任人,遏制这股滥建楼堂馆所的歪风。

  一栋栋豪华办公楼,就是一封封无言的举报信。一些专家认为,纪检部门不仅要高度重视媒体和社会的举报线索,还应把监督关口前移,主动介入政府性楼堂馆所的立项、审批、建设和使用,严格相关审计审查,切断权力寻租链条。

  本版稿件由记者凌军辉、杨守勇、苏晓洲、王圣志、李鹏翔、晏国政、周科采写

  本版图片由记者周科摄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