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杭州银行IPO:回首“高富帅”城商行的顺与难

大话财经:城商行IPO系列观察
2013年08月06日 06: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6日讯(记者毛宇舟) 有大起大落,就有一帆风顺,在城商行IPO的后备军中,杭州银行可谓是真正的“高富帅”,成立之初,便成绩喜人,加之IPO申报工作开展较早,在目前排队候审的城商行中呼声甚高。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大行对小微金融的重视,其引以为傲的核心业务优势正在渐渐消失殆尽。

  早在2007年1月3日,杭州银行便已启动了上市申报工作,由于资金较为充沛,异地扩张迅猛,坚持差异化经营的道路,杭州银行在小微企业服务方面可谓收获颇丰。

  近两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放开,银行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小银行的生存道路愈发艰难,杭州银行行长助理丁峰就曾在某论坛表示,从宏观层面上来看,银行需要放开竞争,一些新型产品的试点也应该让小银行获得参与权,大行进一步,小行退一步,许多业务做出调整都是被间接逼迫的。

  焦点关注:成也小微 难也小微

  自成立以来,杭州银行定位就较为明确,“地方银行、市民银行、中小企业主办银行”使杭州银行成为了立足长三角地带,特色业务辐射全国的区域性银行。

  为了避开与大行的竞争,锁定适合银行发展的客户群,杭州银行将业务重心放到了小微企业上,而从其数据也不难看出杭州银行下的功夫。其2012年年报显示,杭州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达到了562亿,占全行贷款余额的37.20%,异地分行小微贷款业务更是迅猛发展,新增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行新增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78%。

  此外,杭州银行还适时推出了专注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特色品牌“百业易贷”,其中包括针对不同融资需求的“快速贷”、“小微贷”、“循环贷”等产品,而近几年来,杭州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都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制造业处于低谷的时期,为小企业们打了一剂定心针。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市场“金融托媒”的大势所趋,银行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小微企业这块本来不肥的肉也引起了大行的关注。杭州银行显然也注意到了竞争的压力,其年报中写到,未来小微金融业务将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主战场。

  杭州银行行长助理丁峰面对当前并不乐观的发展环境更是直言不讳,他表示目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好做的主要原因是竞争不够放开,政策不够放开,好的机会大行先上,好的政策大行先试点,小银行生存越来越困难。

  在某金融论坛发言时,丁峰还举了一个例子,民生银行做小微企业商贷通,开始时以2000万为门槛,杭州银行门槛为500万,之后民生降低门槛到500万,杭州银行就被逼迫降低到200万,现在民生也开始做200万的贷款,杭州银行就只能做到100万以下,银行是很无奈的。

  既有业因,必有业果,杭州银行虽然凭借小微金融业务异军突起,但问题也随之而来。2012年年报显示,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7%,较年初上升0.38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在排队候审的城商行中处于中下游位置,拨备覆盖率仅为256.22%,较2011年356.51%有大幅度的下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小微贷款业务上的群雄逐鹿,杭州银行的客户资源将被进一步限制,资金没有优势,规模没有优势,在监管政策一刀切的情况下,杭州银行前景不容乐观。

  杭州银行的前世今生:顺风顺水17载

  与其他一些经过大起大落的城商行不同,杭州银行从成立开始可谓顺风顺水,1996年9月26日,杭州市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即杭州银行的前身。

  诚然,成立初期的银行脆弱而稚嫩,资产质量方面问题严重, 2002年,杭州市商业银行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率先成功实施不良资产置换,从根本上改善了全行的资产质量状况。

  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末,杭州市商业银行全行总资产560多亿元,存款余额逾500亿元,贷款余额逾340亿元,2006年实现净利润超过5亿元。在杭州银行同业的经营规模仅次于在杭四大国有银行,居第5 位。

  杭州市商业银行除了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走在城商行前列,还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2005年4月与2006年8月,杭州市商业银行先后与澳洲联邦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澳洲联邦银行持有杭州市商业银行19.99%的股份,也成为当年杭州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亚洲开发银行持有杭州市商业银行4.99%的股份;自然人股东持有1.8亿股股份,占总股份的13.68%。

  2008年7月8日,经银监会批准,杭州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杭州银行,并开始实施“立足杭州、覆盖长三角、面向全国”的跨区域发展战略。至此,杭州银行开始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2012全年,杭州银行净利润35.58亿,增幅32.19%,资产规模3249.84亿,存款新增386.44亿,年增长率达21.23%。而从2007年开始,杭州银行先后在舟山、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开设了9家异地分行,初步完成了浙江省内、长三角地区及国内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的布局。

  上市路程:只欠东风

  杭州银行是当年第三家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材料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杭州银行之前提交申请的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都已如愿上市,北京银行也后来居上,唯独杭州银行至今仍偏安一隅。

  2007年,还未更名的杭州市商业银行IPO申报工作正式启动,为了解决城商行普遍存在的股权结构问题,杭州银行上市前的第一板斧就砍向了这里。

  首先,杭州银行员工1378人协议受让了杭州银行工会转让的948.3万股股份,转让价格为每股2.5元。

  2008年,杭州银行将2559.32万股以每股9.7元受让给了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建铜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其中包含职工股2424.52万股。杭州银行职工获利超过1亿元,受让后,杭州银行职工持股总量仍超过1.5亿股,占总股本的11.75%。

  根据2010年财政部联合“一行三会”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规定,上市城商行公开发行新股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通过不断地股本稀释和减持,杭州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该行自然人持股数仅为8500万股,占比5.09%,已经达标。

  另外在政策方面,杭州市政府也给予了高度支持,杭州市政府一文件写明,要做大做强杭州市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杭州市商业银行、杭州市区农信联社、杭州市工商信托公司的股权改革,鼓励引进境外战略合作伙伴,增强其适应金融开放后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成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以优惠政策鼓励其进行金融业务与金融工具的创新。

  不得不说,杭州市政府不仅在吸引战略投资者上为杭州银行铺平道路,在各项细微政策上更是多有扶持。

  2007年至今,过去6载,杭州银行内部员工所说的“IPO稳步推进”终成过往云烟,杭州银行依旧停留在落实反馈意见中。“高富帅”实力尚在,未来不久IPO或可期许,十年磨一剑,只欠东风。

 

  往期回顾:

  盛京银行IPO步履维艰 大股东争斗暗藏危机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