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PMI指数与汇丰的PMI指数出现明显分歧的状况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市场也普遍认为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彼此调查样本的不同
8月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联合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3%,出现环比小幅回升。不过,同日汇丰公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环比继续下滑,仅为47.7%。“官方”和“民间”的两份数据再一次出现了背道而驰的状况。
不过,优于预期的官方PMI缓解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带动昨日上证综指小幅回升;对中国经济敏感的澳元对美元,亦脱离三年低点而走高;亚洲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也纷纷走升。
官方PMI为何反弹
昨日,官方公布的7月份制造业PMI指数较6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至50.3%,不过这一数值普遍超出了市场预期。此前,多家机构发布研究报告预测,7月份中国制造业的PMI指数将较6月份继续小幅下滑,普遍认为将下滑至49.9%左右,6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就较5月份大幅下滑了0.7个百分点。至此,官方公布的制造业PMI指数已经连续10个月位于50%的荣枯分水岭之上。
其中,企业信心增强成为推动7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制造业PMI的分项数据显示,7月份反映企业信心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走势。调查还显示,有24.3%的企业认为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整体水平上升,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只有11.5%的企业认为经营水平下降,比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
“企业信心的改善源于近期政府推出的稳定经济增长的一系列举措,如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限,激发了民间经济活力;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快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了投资相关行业的信心;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扩大信息消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等措施,改善了企业运行环境和发展预期。”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从官方PMI自身波动规律看,受季节因素影响7月份新订单及生产量往往大幅回落,除2009年外,往年7月份PMI均出现回落,且2008年及其之前回落幅度较大,平均回落2.2个百分点;2010年至2012年同期回落相对较小,平均回落幅度收窄至0.4个百分点。因此今年7月的逆季节反弹,亦表明制造业在向好。
分歧几乎已成常态
不过,汇丰于同日公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终值与初值持平,为47.7%,为去年8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准,且是连续第三个月处在50%的荣枯分水岭下方。其中,就业指数终值略微上修至47.5%,高于47.3%的初值,但仍是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官方PMI指数与汇丰的PMI指数出现明显分歧的状况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市场也普遍认为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彼此调查样本的不同。汇丰调查的样本以中小企业为主,而官方的调查样本涉及31个行业大类、3000家企业,从这一角度而言,官方PMI应该更能全面地反映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官方数据显示,7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9.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4%,不仅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而且连续两个月回升。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从结构上看,大型企业运行总体平稳为制造业PMI温和回升奠定了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受益于近期中国政府推出的一些举措。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近期一系列的疲弱数据,已经促使中国出台更多微调政策,如对小微企业减税以及增加保障房、铁路、节能和信息消费领域的支出等。这些定向举措能提振信心,并减缓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
不过,相较于此前公布的一系列企业生产以及利润增长等数据,官方PMI的小幅反弹依旧不能令市场太过乐观。“还需要再看看接下来7月份的其他经济数据,甚至需要等待8月份的数据出炉后再来综合考量,才能做出一个更为客观及较为准确的判断。”奚君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