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日讯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回升至50.3,而汇丰PMI则降至47.7,创11个月新低。由于统计方法的差异,两个数据再度出现较大幅度的背离,显示出中国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冰火两重天”的经营状况。
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3,依然保持在50的荣枯分界线之上,不仅优于预期的49.8,且较上月提升了0.2个百分点。随后公布的7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则为47.7,处于荣枯分水岭之下,与此前公布的预览值保持一致,为11个月来的新低。7月份两个PMI数据再度出现背离,显示大企业的经营状况优于中小企业。
“此次(官方PMI)反弹还是超市场预期的,”卓创资讯分析师房俊涛表示,数据与感知到的经济情况还是有所差别,官方PMI和汇丰PMI数据背离得有点大。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曾指出,两个PMI数据表现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样本和季调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官方PMI数据,其主要统计对象为经济中重要的国有部门和大型企业;而汇丰PMI数据的统计对象则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
房俊涛认为,数据背离一方面是样本统计的差异,另外,各分项指标的统计结果也有所不同,如订单方面,官方的是回升(新订单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而汇丰的是继续探底(新订单指数为46.6%,连续三个月收缩)。
统计局数据显示,构成官方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4升1降,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幅最大,比上月上升5.5个百分点,至50.1%,重新回到临界点以上;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接近临界点。
而汇丰制造业PMI的各分项指数均有小幅下滑。其中,产出指数下降0.6个百分点至48%;新订单减库存衡量的增长动力指数低位趋稳,7月为-2.1;产成品库存指数降至48.7%,五个月来首次低于50的分界点。投入价格指数为47%,产出价格指数为47.3%,收缩幅度双双放缓。
屈宏斌指出,鉴于去库存过程进展缓慢,价格收缩幅度减弱主要归因于国际商品价格回升而非需求面的回暖。
截至周四上午10点40分,期市商品价格走势普遍上扬。沪胶、沪铜分别以2.37%、2.11%的涨幅领先,而焦炭、焦煤、塑料、PTA、PVC等商品的涨幅均逾1%。(文章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