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事件”、“勾兑门”、“酒精门”“散酒门”……白酒行业近年来问题频发。而近期媒体一则“部分名牌‘陈酿’年份造假”的消息,更是引发了网友对白酒行业乱象的强烈关注。
博友认为,白酒年份造假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而要挤出年份假酒里的“水分”,让百姓喝上放心酒,就必须一方面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企业逐利促“陈酿”造假
“有些酒厂才开张五六年,却公然叫卖十年二十年的年份酒”。针对媒体报道的这一现象,大多数博友认为,企业逐利是白酒年份造假的最主要原因,而相关标准的缺失及监管不力也纵容了企业大量勾兑、混淆年份概念。
博友“上帝-偶卖糕的”表示,“一瓶价格几百元甚至更低的普通白酒,一旦打上‘年份酒’的标签,少则上千元,多至数万元。在企业追求最大化利益面前,推出各种不可思议的‘年份酒’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国目前只有葡萄酒和黄酒有国家标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认为,目前无论是浓香型、酱香型还是清香型白酒,都没有年份的规定,标注非常随意。
博友“滁州西涧高端白酒”表示,一般消费者又难有辨别真假能力,只能通过一分钱一分货这样的消费观念来辨别年份酒的好坏,这无疑给白酒企业以次充好的机会。
应维护消费知情权
针对没有标准的尴尬,博友“张仟也有重名啊”表示,号称50年的陈年白酒,里面真正50年的基酒放了一勺还是一滴,或者根本没有加,谁也说不清楚。
而大多数博友关心的则是,没有标准,消费者知情权谁来维护?
博友“高级酿酒师杨思佳”认为,白酒起码应当标明生产成分和方法,说明原浆还是使用酒精,用何种方法勾兑,否则就属于欺诈消费者。
博友“张磊1”说,传统酿造白酒与使用酒精勾兑酒应该在白酒包装上告知消费者,不能凭着广告“忽悠”消费者。
整治行业乱象须有法可依
但更多的博友对上述建议持悲观看法,要治理白酒年份造假等行业乱象和潜规则,仅靠企业加强自律是不够的,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监管势在必行。
治理白酒乱象,行业标准制定须放在首位“面对当前年份酒造假事件,年份酒准入标准需要被提上议案,通过年份酒准入,来规范年份酒生产和管理。面对白酒勾兑事件层出不穷,要对中国白酒与配制酒进行科学划分,便于消费者认知。”博友“南海市场监管”表示。
其次,形成统一的检测规范是必要前提。博友认为,职能部门要将白酒生产的年份标记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年份酒”的详细认定标准,对“年份酒”造假予以严格处罚。
再次,有标准更要严监管。博友“疯狂喵呢”表示,对于年份酒造假,勾兑酒以次充好,有关部门要加大督查、打击力度,让欺骗者消失于无形。消费者要多学有关知识,理性消费,不要不自觉地就成了“被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