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放在当下,需要更多一层的理解,因为银行的生存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步伐、金融脱媒趋势逐渐显现、民间资本准入进一步放松、监管要求日益强化……
每一方面的变化都要求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自身也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为例,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完成,仅剩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或者取消。
对于银行而言,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以及未来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意味着长期存在300个基点左右的存贷利差将不复存在。因为吃利差而产生的重视信贷规模增长、忽视贷款定价、风险管理以及中间业务的经营模式也将面临挑战。
目前,商业银行对大企业客户特别是央企、地方国企客户的争夺已趋白热化,而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未得到满足,信贷需求市场广阔。银行面对此类客户拥有绝对的定价能力。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鼓励银行的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考虑到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后资金成本的上升,向中小企业投向更多的信贷资金是保证收益的可行途径。从《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2-2013)》披露的数据看,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且增速一直高于大型企业贷款,这体现出了商业银行贷款投向主动调整的态势。
再以民间资本准入放松进程加快为例,各类资本尤其是那些携原有竞争优势进入银行业的后来者正在给整个行业带来冲击。至少他们已经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这样的压力需要现在的银行机构怎样调整,如何应对?从《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2-2013)》来看,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了银行业调整的共同选择。如大型商业银行强调自身在规模、网点和客户基础上的优势,致力于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并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平台;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力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财富管理和中间业务模块;城商行立足当地,由“小而全”向“专而精”转变;农村金融机构则专注“三农”,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验。
如此种种,对单一银行而言是经营发展思路的变化,对整个银行业而言则是向着建设“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竞争有序、效益良好、安全稳健的现代银行业体系”迈出了坚实步伐。
银行业的转型发展不会一蹴而就,过程可能还会伴随着阵痛,但这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经济转型全局,必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