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A股市场寂然,虽然股指已在底部,但大盘在各种利空的冲击下仍然出现了几次令股民心惊胆颤的下挫。
回顾这个月出现的各种利空,其中一个是IPO在月底重启,据说已有几十家公司跃跃欲试,只等证监会发令枪响。市场出现这样的传言,有合理性:一方面,由于上半年出现经济下滑势头,政策面上推出了一系列保增长的举措,其中一个选项是继续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效力,特别是创业板的融资机制;另一方面,证监会在6月推出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意见征求稿,按照以往几次的惯例,征求意见结束,重启就开始。正是在这样的合理推测下,大盘走势显得十分谨慎。
但是,证监会没有在7月扳响IPO发令枪。在最近一次的证监会新闻例会上,证监会的发言人像外交部发言人一样,用了一句充满外交辞令色彩的话语,将这个问题轻轻地翻了过去。管理层虽然很希望IPO的重启,甚至重现前两年那种快马加鞭的态势,但如果市场不买账,那么扳响了发令枪,但无人买单,或者只是一些机构在唱独脚戏,而中小投资者不进场,搞来搞去只是资金的“体内循环”,那就太没有意思了。迫于这样的现实,IPO重启事宜只能再放一放。
其实,按照以往几次的重启经验,证监会真要在这个时候打开IPO的大门,也不是不可以。当然,大盘受震动是毫无悬念的。但管理部门不需要为股指下跌负责,相反,它要为IPO通道的阻塞负责。至于股市在IPO重启压力下出现的下跌,管理部门自然可以视而不见,毕竟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里。事实上,当管理部门霸王硬上弓,积极向市场推销新股时,一定也会有市场分析师为其助威。
但这一次证监会没有这样做,这说明它面对市场开始谦虚了,它开始承认市场的力量了。最近几年,A股市场的行情在全球主要市场处于垫底位置,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便是过于猛烈的IPO体量摧毁了市场的上行动能,是管理部门在IPO上采取的强硬态度扭曲了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和谐共生关系,虽然从短时间来看,借助于行政权力的作用,IPO得以顺利推进,但是当这种破坏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时,来自二级市场的反制必然反作用于IPO,使其无法开展下去。现在,证监会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这是一种尊重市场的表现,对于管理部门来说,这是一种进步,只是A股市场为了获得管理部门的这个进步,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
A股市场持续多年的大跃进,已经破坏了这个市场的发展节奏,目前的市场规模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市场资金面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对于A股市场来说,现在需要的不是急急忙忙地重启IPO,而是要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果管理部门能够明确宣布,在大盘到达某一点位(比如3000点或者4000点)之前IPO重启将冻结,投资者的信心一定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大盘是不是能在短期内达到这样的高度另当别论,但重新出现活跃气氛则是可以肯定的。可惜的是,这显然是一厢情愿,IPO重启,躲过了炎热的7月,但躲得过8月、9月吗?如果在那时大盘走势依然是像现在这样不死不活,甚至更低,证监会是不是会故态复萌,来一次“霸王硬上弓”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投资者怕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