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传董事长汪俊林回归郎酒 库存66亿否认收归国有

2013年07月30日 13: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30日讯 (记者 郑常泰)在郎酒集团半年销售工作会上,公司负责人重提董事长汪俊林之前提出的《中国郎的狼道》,市场猜测“消失”多日的汪俊林即将回归郎酒。

  汪俊林回归能否解决郎酒的高库存难题?工信部网站信息显示,一季度郎酒集团总库存高达65 .9亿元。近来业内传出消息,郎酒集团可能收归国有,副总经理李明政否认这一消息。消息如果属实,汪俊林的屁股无疑坐在针毡上。

  郎酒董事长汪俊林回归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去年底因卷入一起案件中而“神秘消失”的郎酒董事长汪俊林近期将重返公司。不过,面对近来曝出的库存高企和散酒勾兑等多重负面消息,汪俊林的回归能否使得郎酒重振旗鼓还是未知。

  去年12月,因卷入成都当地一起案件,汪俊林被有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虽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汪俊林予以了否认,但之后不久再次传出汪俊林被要求协助调查的消息,而且其随后与公司失去了联系。不过,虽然汪俊林“神秘消失”,但其在郎酒的职位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面对汪俊林近日将重返公司任职的消息,一位郎酒内部人士表示,虽然暂时还没有回来,但快了。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就在前不久举行的郎酒半年销售工作会议上,公司负责人重提了汪俊林之前提出的、用以武装全员的计划《中国郎的狼道》,这被业内解读为,汪俊林的回归已经初露端倪。

  郎酒再提汪俊林"狼道"

  据中新网报道,7月15日-16日,2013年郎酒集团半年销售工作会在成都望江宾馆举行。郎酒此次大会要求全体郎酒人要重温董事长汪俊林《中国郎的狼道》,用以武装全体郎酒人,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直面困难,再显狼性本色,确保完成集团确定的年度销售目标。针对目前白酒市场形势和郎酒的任务,郎酒会半年销售工作会明确了多方面具体可操作的市场举措,作出了加大市场投入、确保经销商利益、加快清理库存、对销售业务单元充分放权等具体措施。

  "未来白酒发展的各种资源将会向名优品牌、向传统优势白酒聚集、向拥有原产地保护等稀缺资源的名酒聚集。"郎酒集团总经理刘毅从宏观分析白酒行业发展与变化中指出,白酒行业进入消费者时代,由消费者意见主导并决定品牌消费。高端白酒进入普通消费者时代:由消费者基于品牌、品质及价格的综合认可。

  "2013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形势严峻。但是我们相信,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没有永远的高收益。" 郎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蒋先玉在会上发表讲话。

  库存压力显山露水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工信部网站一则“四川白酒行业效益今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报告中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川省一季度白酒产量和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产量增速下降20 .5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速下降31 .49个百分点。其中郎酒集团总库存高达65 .9亿元,成品库存超过57.7亿元。

  邹林是郎酒红花郎等品牌年销售几百万元的区域经销商。“现在基本上没有利润空间。”邹林表示,其郎酒的年销售约数百万元,但目前单单红花郎的库存已经近200万。

  “红花郎2010年的出厂价超过400元,加上厂家的市场活动,其出厂价为300多元,但当前其批发价仅在280-300元之间。”邹林表示,红花郎2010年的出厂价和批发价处于倒挂。

  回顾3年前,作为主力产品的红花郎正处于发展的巅峰时期。南都记者曾从郎酒此前一份内刊资料了解到,在2011年103亿的销售额当中,红花郎实现了60亿的销售额。如此看来,郎酒对红花郎的“器重”可见一斑。然而红花郎的迅猛扩张遭遇2012年不景气的市场环境,让郎酒变得十分被动,压货问题已经开始显现,早在2012年,郎酒已经将红花郎的销售任务下调至45亿元。

  或第二次民营化

  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人士以及郎酒内部员工等多方渠道获悉,为尽快解决郎酒在改制上遗留的诸多问题,其被收归国有的步伐正在加快。而被收归国有能否改善现状也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这是造谣,现在没有这个消息,以后也没有这个可能。”对于郎酒将被国有化的传闻,郎酒副总经理李明政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来,郎酒还对未来寄予一丝希望。

  有业内人士爆料称,作为白酒领先品牌的郎酒之所以迟迟未上市,并非仅仅因为“现金流充足”,还与品牌归属有关。因为2002年郎酒实行公私转制时,“郎酒”品牌归四川当地政府所有,资产归汪俊林,资产被分割也是造成今天郎酒库存加大、回款无力、公司见不到钱和资金紧张等状况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

  “汪俊林被调查,引起郎酒内部和外部的恐慌,这是郎酒自己解决不了的,只能依靠被收归国有,靠政府的力量解决”,白酒市场营销专家铁犁说,“但想根治郎酒问题,还得靠市场化运作,所以不排除转为国有企业后还将第二次民营化。”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