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再融资让A股“资金贫血”?

2013年07月30日 10:13   来源:新华网   联合

  新华网消息 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开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有247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再融资方案,融资金额总计2316亿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5%。

  供需失衡是价格下跌的因素

  数据显示,在IPO暂停的期间,A股再融资的规模出现大幅飙升。过去3年股票市场的再融资已经占到整个市场供给的55%,大大超过了新股首发的融资额。这种供需失衡造成的A股资金贫血,是不是昨天A股跳水的主要原因?那IPO真的一旦开闸,A股还能扛得住这样的“抽血”吗?

  

  华西证券首席投资顾问沈磊做客大智慧财经《新闻解码》节目时表示,再融资的规模超过新股首发的规模还是比较正常的。原因在于,第一目前新股首发是处于暂停状态,第二新股首发实际上募集的资金并不大,如果企业一旦上市,再融资的规模可能是巨大的,就比如最近招商银行和京东方A的再融资规模,可以抵得上好多家新股发行募集的资金量。

  至于说,再融资对于市场的影响,更多的表现为是一种“慢性病”,从长期来看会一直压制市场的表现。不论再融资是否从市场中不断地“抽血”,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二级市场中股票的供给在不断地增加。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情况,导致市场近几年的持续低迷。如果退市制度不出台的话,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实际上会长期压制市场走势。

  资金使用效率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定向增发和配股“抽血”外,今年通过发债融资的状况也有井喷之势。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包括企业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债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在内的发行数量已经达到457起,涉及金额高达12749.49亿元。上市公司尚且如此资金饥渴,那普通的非上市企业缺钱都该缺程度是否更加严重?这是不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体经济中企业的融资问题,现在是个大难题?

  沈磊分析认为,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债券发债的规模确实在不断的扩大。从企业角度考虑,如果企业自身能够通过股权方式融到资金的话,一定不会考虑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就成本而言,股权融资的成本要低于债券的融资成本。目前来看,肯定是通过股权融资这条路走不通,所以才考虑债券融资的方式,从这点上来看,供需已经开始出现失衡的情况。

  从另外一点上来看,目前实体经济并不景气,但是企业的融资规模却不减反增,这个时候企业的真实融资需求,并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而是为了应对当前经济下行所来的经营压力,这也引发市场对于企业未来偿付能力的担忧。从银行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企业贷款还是非常紧张,所以说资金面的紧张,在今年下半年还是会持续下去。(新华网-大智慧财经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