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外贸面临美国经济“再平衡战略”新挑战

2013年07月30日 09: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30日电 中国的外贸企业或许要迎接新挑战了。随着日本政府在7月23日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话语权再增最大筹码。7月25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新加坡会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表示,要加强美日及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并称年内将完成该谈判。

  “再平衡战略”将影响中国外贸

  对日本加入TPP谈判,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蔡家祥表示,目前对中国外贸还构不成实质性的影响。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国,进出口需求量还将增加,中国商品在全球仍具有出口优势。中国在进出口贸易的服务体系上具有其他国家短期内不可取代的优势,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仍是上海港。

  “拉日本加入美国主导的亚太贸易同盟,这是美国‘再平衡战略’在经济领域的运用。”财经类畅销书《供应链为王》作者杨达卿指出,“随着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2001年底加入WTO,发达国家主导的贸易壁垒在被逐渐破解,美国贸易霸主地位也在被改变。”2006年,美国是全球127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同期是70个。但五年后的2011年,中国是全球124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只剩76个。2011年,中国在西半球超过美国成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在东半球超过美国成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中国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 2012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但是谁愿拱手让出第一的宝座?

  在中国未加入WTO之前,西方国家惯用WTO规则打压中国外贸。“随着中国的加入,美国赖以打击对手,捍卫霸主地位的利器逐渐不利。”杨达卿指出,“美国为此分别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抛出两张大网:一是向太平洋对岸的日本、韩国等抛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TPP),并借此打破有中国参与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二是向大西洋对岸的德、法、英等27国组成的欧盟抛出《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即TTIP)。”

  在构筑TPP和TTIP之前,美国在1989年联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及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构筑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该组织在当时构筑了排除中国的贸易同盟。随着1991年中国加入APEC并日益成为主角,该壁垒也被化解。2001年底,中国又加入WTO。美国昔日构筑的贸易同盟都有了中国角色,而中国加入后往往又成主角,美国需要构筑新的壁垒。

  在东半球,由美国主导的TPP覆盖地区的经济规模占全球总量的40%,把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墨西哥等太平洋地区国家都覆盖在内,但唯独没把该地区最大的贸易国中国纳入。日韩一直担心农业等被冲击而抵触该协定,但随着日本安倍政府加入TPP谈判,美国主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主体结构基本完成,这也让中国谋求建设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陷入窘境。

  “如果仅从东半球构筑太平洋大壁垒,还不至于困住中国这只领头羊,因为欧盟从200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同年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美国要从西半球构筑另一大壁垒。2013年,美国与欧盟开启跨大西洋贸易同盟TTIP谈判,欲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经济区。该同盟同样把已跃居全球最大的贸易国的中国排除在外。”杨达卿如是说。TTIP被戏称为“ABC”协定。什么意思?ABC是Anyone But China,意思是除了中国的任何国家都能参加的协定。

  中国服务贸易需积极走出去

  在TPP和TTIP两张大网之上,2013年1月,美国联合在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启动“多边服务业协议”(PSA)启动PSA谈判。

  蔡家祥表示,WTO已为全球服务贸易提供了合作规则。中国和许多发达国家也有较好的合作,PSA谈判目前也难冲击中国服务贸易。但杨达卿指出,“美国主导的这个服务贸易同盟,没有邀请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发展中国家)。美国显然试图构筑新的服务贸易壁垒。该协议一旦达成,或影响中国金融业和物流业、信息业、物联网和电商业等。”中国经济发展较弱的一板就是服务业,据商务部数据,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已20年服务贸易逆差,其中运输物流业逆差最高。正在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经济,也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而美国新壁垒正是瞅准了中国的服务业软肋。

  美国一是太平洋上以TPP联合日本,二是在大西洋上以TTIP联合欧盟,三是在全球以PSA联合中国之外的WTO成员。杨达卿指出,“ TPP、TTIP、PSA三大贸易联盟短期内或难发挥作用,但未来或有可能架空WTO在全球贸易上的话语权。三大联盟既可捍卫美国主导的,日本和欧盟扈从的全球贸易格局,还能构筑包围并打压后发的经济领头羊中国和俄罗斯等。中国谈了13年,到2001年底才挤上WTO的大车,而俄罗斯谈了18年,到2011年好不容易才赶上WTO的末班车,而这时,美国司机却把其他乘客带到新的高速列车上。”

  “美国在贸易上施展‘再平衡战略’,目标是维护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TPP和TTIP将对中国构筑全球货物贸易的壁垒,而PSA将对中国构筑全球服务贸易壁垒。” 杨达卿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都要参与全球采购和全球运销。目前,国家经济体的竞争已体现在国家供应链竞争上。这种竞争建立在融合商贸、金融、信息等多元一体的服务体系上。中国目前的全球最大贸易国,但只是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而全球最大服务贸易国仍是美国。中国需要主动打破壁垒,掌握全球贸易的话语权。”

  目前,中国在汽车、铁矿石等外贸物流领域,仍为外资企业垄断。蔡家祥呼吁中国货主企业和外贸企业、物流企业等在“走出去”上能强化协同,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代思聃)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