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两岸金融合作探索“泉州金改”

2013年07月30日 09:00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栏目由

  

  去年1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泉州成为继温州、珠三角之后第三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半年多来,泉州金改推进得如何?

  近日,包括来自中国台湾国泰金控、台新金控、富邦金控、台湾金融业工会联合总会等两岸200多位金融界专家学者汇聚泉州,直面泉州金改,共同为泉州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的金改支招。

  重视样本意义

  泉州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两个急需优化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二是如何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优化

  中国诚信信用管理公司董事长毛振华教授认为,应该重视泉州以金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样本意义。

  毛振华说,中国人口众多,最需要三类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其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统计显示,中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年,泉州能走出这么多成功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个奇迹。央行选择泉州作为金改试点,借此机会,深入研究这一经济体的种种现象、问题,对全国具有很重要的样板意义。泉州应该珍惜金改机遇,金融界也应该珍惜泉州为中国金融改革提供样本的机会。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晏露蓉则用一系列详实的数字,阐述了泉州金改的全局意义。据介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泉州依托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快速发展,成为福建省经济大市。2012年,泉州GDP占福建省的24%,GDP位居全国288个城市(包括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的第24位,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七。截至2012年,泉州二次产业占比达62%,其中工业占比90%,工业对GDP贡献率达到49%。泉州市工业总产值连续20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占全省工业产值的30%。

  与此同时,泉州体制内的金融供给相对不足,首先,融资渠道单一。2012年,泉州实体经济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占比约为87%,比福建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比。其次,信贷总量偏低。2012年,泉州实体经济从银行获得的各类贷款仅占全省的16.6%。由此可见,泉州实体经济获取的金融资源,与其对经济的贡献有明显的差距。

  但是,泉州并非资金缺乏之地,2012年泉州银行存贷比为79.4%,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晏露蓉认为,这与泉州小微企业多、企业信用不足的状况有关。截至今年6月,泉州工商登记企业8.6万家,中小微企业占比约95%,约8万家小企业。由此可见,泉州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两个急需优化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二是如何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优化。泉州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恰恰是中国大陆部分中等城市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泉州金改的实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支招泉州金改

  泉州金改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相联系的金改。这类金改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再总结推广

  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总体上有两个方面:一类是涉及到全局性的、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金融改革;一类是具有专项性质,以试验区的形式推进的区域性金融改革。泉州金改属于后一类,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相联系的金改。这类金改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再总结推广。

  作为泉州金改方案的重要推动者,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易诚博士对泉州金改的思考,可能更为深刻、更为全面。易诚认为,泉州金改八大任务中,有些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是可以操作的,有些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研究。

  从改革实践看,泉州金改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立足本地的特色,挖掘当地潜力来推进金改。金改要遵循市场规律,减少管理,鼓励创新,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并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二是要注重综合统筹,以若干项金融创新为核心,注意金融改革与产业、财政、土地等一揽子政策的统筹,提高改革效率。第三,加强顶层设计,遵照资金流动的特点,结合区域产业经济特点,在某几个方面为全局性的改革积累经验。第四,要处理好改革立法与实践的关系。尤其是要积极借鉴中国台湾经验,加强配套,尽快构建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来自台湾富邦证券厦门代表处石卿永首席代表则认为,随着两岸金融已经进入深度合作的阶段,台湾可能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泉州金改应抓住天时地利俱佳的优势,先行先试,推动大陆企业通过台湾市场的离岸债券、跨境贷款和资产证券化等人民币金融产品,获得投融资的新途径。同时,可以借鉴台湾服务中小企业的成熟经验,比如,资本市场的兴柜制度,信贷市场的信保基金制度,以及中小企业财务辅导融资协办制度,为泉州金改所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则指出,泉州金改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风险的可控与防范,另一方面是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要把握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泉州板跨国公司、造就活力型中小企业等四个重点。

  毛振华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能光口头呼吁,也不能单从道德方面解决,更要从操作时务上突破。他建议小微企业多、民营企业多的泉州,应该注意引导中小企业树立理性的融资观,善于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正确的融资之道。因为资本市场上,资本方很少因为融资方改变规则。融资方只能改变自己适应融资要求。

  在政府方面,要特别重视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问题。借鉴中关村将财政补贴集中用于综合平台建设,提升信用体系,以此促进企业获得金融机构、投融资主体的青睐,吸纳资金、提高融资能力的做法,善用财政补贴,通过帮助企业建立资金档案库,对他们进行信用评级等,提升信用等级。

  金改半年看泉州

  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和思考,泉州金改重点推进四方面的改革:

  一是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模式的单一化、同质化;

  二是改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通道限制;

  三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四是积极拓展两岸三地金融合作

  泉州金改已获批半年,半年来,泉州金改进展如何,亦备受各方瞩目。泉州市市长郑新聪正面回答了“泉州金改改什么、试什么?”、“要在哪些问题进一步突破?”、“金改过程中地方政府要担当什么角色?”等外界关注的话题。

  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和思考,泉州金改重点推进四方面的改革,一是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模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元化、专业化,建设实体金融试验区;二是改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通道限制,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实体经济,建设民间金融创新试验区;三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和谐的金融发展环境,建设金融生态试验区;四是积极拓展两岸三地金融合作,更大范围集聚海内外侨资、泉商资本,建设台港澳侨金融合作试验区。

  金改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半年多来,泉州针对解决制约实体经济融资的一些基础环节、共性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是着力构筑四大基础性体系,即金融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将全市近8万家小微企业和现有金融资源链接到平台上,实现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产品与服务在平台的有效对接和互动,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小微企业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将分散在工商、税务、海关、房产、公检法等部门的信息在安全基础上实现共享,解决信息不健全问题,由此展开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建档评级;以及风险控制体系及政府财税调控体系。

  金改,政策性极强。泉州分层次地加紧政策的梳理与归类,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一体的金改政策支持体系。中央部委层面,央行、银监会已表示加大对泉州发展壮大地方法人银行、设立泉台合资商业银行、在泉设立村镇银行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省级层面,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等部门也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市里已研究出台《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股权投资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9份金改配套政策文件。

  金改项目化,是泉州推进金改的重要工作方法,目前,泉州已筛选实施两个批次、108个金改项目。泉州是中国大陆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泉州积极吸纳民营企业参与地方金融组织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

  金改获批以来,泉州筹建市级“再担保”中心,新设小贷公司、典当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投资基金等准金融机构超20家、注册资金近30亿元,小贷公司和典当行批复家数、贷款金额均居全省首位。不少民营企业主动开展项目对接,七匹狼集团已明确作为主发起人设立地方法人财务公司,港丰集团发起设立海西借贷交易登记服务中心,恒安集团已签署参股泉台合资证券公司。(记者 吴沿)

  ■ 专家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赋予地方金融监管权

  “如果说上一轮金融改革主要致力于改革微观金融机构,那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点则应逐步转移到构建制度、完善市场、改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上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金融体系通过强控制的银行体系、严格管控的利率汇率等,把金融资源动员到扶持大的项目,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如今这种模式已不足以支持目前经济转型,这是包括泉州在内的金融改革探索的价值所在。”巴曙松说。

  巴曙松表示,在现有模式下,小额贷款公司成本高、可发挥空间有限。希望在这点上泉州能够往前走一步,把一些条件符合、健康的小额贷款公司,转成有限持牌的金融公司。

  “应赋予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一定的地方金融监管职能。”巴曙松建议,需明确地方政府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力与责任,将类似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不吸收公众存款的小型准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监管权限交给地方金融管理部门。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降低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门槛

  “金融改革的突破性信号将是允许民营银行的设立。”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金融改革的最大障碍还是在于如何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实际上,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体系,也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原因在于,只有放开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增加金融供给,利率才能真正反映资金价格。更重要的是,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倒逼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而这也为推动资本项目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不过,就金融改革而言,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毕竟金融、财税、国企等改革问题往往相互牵制。以利率市场化为例,其推进就必须建立在融资者、投资者风险收益约束清晰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形成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和金融风险的积累。而这就要求在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的同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

  沈明高强调,地方进行金改试点的关键在于,要创造一个适合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监管环境。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营造民营银行法治环境

  泉州市将于近日递交民营银行试点申请。此前,温州市已递交了两家民营银行、三家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的申请方案,目前未被退回。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成立民营银行是大势所趋,下一步则是要严防民营银行风险,这需国家、地方政府和银行三方合力。

  周德文说,现在设立民营银行主要有三大途径:一是通过提升小贷公司,转成村镇银行;二是现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国有资本退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转型为民营银行;三是新设立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风险比正规的商业银行大,包括储户信任度、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一系列问题。”周德文说,“民营银行不能一出生就夭折。”

  周德文呼吁,要制定《民营银行法》、《民营银行退出法》,明确民营银行的准入、退出标准机制,明确注册资本要求、最低资本金、运营范围等各方面的要求。“现行的相关法律与民营银行对不起来,等于是一片法律空白。”周德文表示,从长远来看,应为民营银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金龙——

  泉州“金改”有望驶入快车道

  7月初,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金融“国十条”),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金龙教授认为,“泉州虽然有了作为国家金改试验区的便利,但如果一项项去申请这些政策,过程麻烦,审批时间长。现在‘国十条’对多项金融管制放宽了条件,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申请可能会更快一些。”

  陈金龙还指出,现有的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有望转型升级为民营银行,成为银行后可以开设分支机构,服务的范围会更广一些。

  不过,陈金龙表示,民营银行尽管放宽了设立条件,但对于风险控制的细则还未明确。“西方国家有很多民营银行,但他们都对存款人做风险警示。现在金融‘国十条’只是指出了方向,还没有出台细则,比如是否引入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运营出问题后由谁‘兜底’等具体方案都要等待细则出台。”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