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杀手”
1、上周末审计署表示将开展全国政府性债务大审计,地方债风险暴露,令投资者心理承压;
2、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包括增发、配股、发债等方式的再融资规模达到1.94万亿元,超过A股过去10年IPO总和。
投资者三大担忧
一是市场担心地方债务规模超想象
二是担心大批基建项目因此受阻
三是担心地方政府减持国有股弥补债务窟窿
受审计署将审计政府性债务等消息冲击,本周首个交易日A股大幅下挫。上证综指失守2000点整数位,再度砸回“1时代”。深证成指则录得2%以上的跌幅。至此,两市已连续四个交易日收跌。
地方债“体检”引发基建下挫
地方债务审计风暴提升避险情绪,并且上海银行间资金拆借平台,已经停止政府平台项目审批和拆借。因此与政府投资建设相关的地产、建筑、水泥建材、环保等相关的板块全线下挫,成为砸盘主力。
新华社报道,上证综指开盘就跌破了2000点,报1997.84点,盘中触及1969.85点的全天低点后,以1976.31点报收,较前一交易日跌34.54点,跌幅为1.72%。深证成指走势更弱,7668.53点的收盘点位较前一交易日跌174.83点,跌幅达到2.23%。
最担心国有股减持套现
新华社报道,审计署网站发布的消息称,将根据国务院要求,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在投资者担忧地方政府可能通过国有股套现方式缓解债务风险的背景下,A股大幅走弱。
中证网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地方债务规模不小,甚至部分地方负债比超过100%,因此不排除有地方国有股股东在A股市场上减持套现。
减持国有股补漏最直接
“地方政府筹钱补债务窟窿,减持国有股是一个最为直接的办法。实际上,地方政府减持国有股在2011年出现过,当时就给市场带来比较大冲击。”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广州日报记者。2011年第三季度,上证指数大跌了15.59%,当年连续三个季度下跌。背后的原因中,国有股减持不可忽略。
银行股或再被殃及
6月下旬的一场“钱荒”让“银行股狂泻,大盘跌到1849.65点。
广州日报报道,多数股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次“体检”或让银行在地方政府债务方面的风险暴露。根据审计署今年6月10日发布的审计结果,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5万亿元。而这些债务中,有78.07%的钱是向银行借的,有些是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甚至有0.59%的资金没有按时归还。因此,有人担心,随着全面审计开展,银行的政府债务风险可能会逐步暴露。
同步播报
新华社1天发4文痛批:再融资“无节操,没底线”
昨日新华社就再融资连续发文4篇,对京东方业绩连年亏损多年未分红,却再融资460亿元提出质疑。文章称,由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控股股东提出再融资计划轻而易举,中小股东投资者很难撼动上市公司的决策,结果只能选择“用脚投票”,逃离股市。这是近年来股市一蹶不振、一路下滑的基本原因之一。
新股发行暂停9个月的背后,是A股上市公司半年来从股市“抽血”逾2300亿元的严酷事实。招商银行、京东方A等急不可待地拿出一个接一个巨额再融资方案,让股市应声下挫。如果上市公司再融资“无节操,没底线”,投资者与融资者的利益不对等,中国股市的“融资恐惧症”将很难消除。
观察
地方债是一笔糊涂账
“直到现在为止,地方债务规模究竟多大,还是一笔糊涂账。”一位券商高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坦言,“审计署下决心对地方债进行审计,估计是中央需要弄清地方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地方政府拼命投资,其实是透支未来几十年的一种做法。”
“主动引爆风险的概率极低”
新华社文章称,审计目的仍是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系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属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范畴。并且“本次审计以防风险为主,主动引爆风险的概率极低。”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认为:在经济增速已经达到“下限”,正在逼近“底线”的时候,不大可能通过更为严格的监管政策抑制地方政府融资。
财政赤字率硬杠杠:不得超3%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与政府性债务压力相伴随的,还有财政赤字率走高的压力。知情人士表示,中央高层已经明确表态,要将未来的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这条“硬杠杠”之内,以防国际评级机构降低中国的评级,引发类似欧债危机的财政风险。
据新华社、中证、广州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