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 最近,一条名为《中国鬼城盘点》的新闻引发巨大的关注和争议。这篇几乎登上国内所有重要财经新闻网站的消息图文并茂地罗列了中国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共计12座设区市,称由于过度的房地产开发,使得这些城市出现大量无人居住的空置楼盘,看似繁华整齐的水泥森林背后其实是鲜有人迹的“鬼城”。这其中,既包括北方矿产名城鄂尔多斯,也包括中部赫赫有名的郑州郑东新区。
尽管上榜城市中不少都在第一时间发出与“鬼城”说完全相反的解释,但大量数据和图片,还是让人们看到房地产热潮的另一面。
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带给经济发展的动能几乎不容置疑。巨大的资金投入,使得房地产行业成为地方GDP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庞大的行业关联性,带动了钢铁、水泥、建材、纺织等多个行业的繁荣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巨大的土地出让金,更是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正因为如此,房地产行业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壮大的重要推动力,更是成为调控宏观经济走向和速度的一个重要的杠杆。
不过,对房地产行业的倚重也养成了许多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扩大财政收入上严重的路径依赖。这种依赖下形成的发展模式,让房地产市场走上了一条似乎永远直线上升的道路。回顾最近十年,伴随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商品房价格高歌猛进,即便在此期间出现过多次中央政府强力干预的房地产调控,仍旧没有改变房价只涨不跌的现实。
2013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增长放缓,承压下行的态势明显,然而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却保持着一枝独秀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虽然略有波动,但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高于20%的同比增速。与此同时,国房景气指数稳步上升达到97.29,房地产企业本年到位资金的增速更是一改去年下半年连续10%左右的低增速,在半年内连续超过30%。
除此之外,最能反映楼市预期的土地市场同样在最近出现了大幅升温。不仅一线城市频频传出“地王”新闻,全国卖地和买地的热情都一起高涨起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的增速已经由年初同比下降22%,缩减到目前的同比下降10.4%。
历史似乎又在重复,用卖地挣钱,用房地产投资拉动GDP。这种“见效”最快的发展模式再次成为不少地方政府习惯性的路径依赖。不过这一次,房地产还能成为拯救地方经济和财政的“救命稻草”吗?“鬼城”的出现似乎已在警示,不要忽视房地产高速发展背后的泡沫,不要以为房产只会成为资产而不会成为“负资产”。
“鬼城”之说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必须承认的是,片面依赖房地产不仅无益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健康稳定的发展,更无法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增长的长远动力。而经济发展丢掉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症,本身就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