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重庆地区对P2P(即个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相互借贷)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有5家P2P公司因为涉嫌非法集资,被相关部门要求整改逐笔清退现有的债权债务。
深圳地区多家P2P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已经下发了调查问卷,对行业进行了调研。
对于人行的调查,P2P行业人士普遍认为,他们希望能纳入央行监管,毕竟这样算是“正名”,但速度应该不会很快。如果真的开始正式监管,可能会淘汰很大一批P2P企业。对于坏账风险问题,有公司表示,目前他们采取和一些担保、小贷公司合作的方式来分散风险,平台则是只做一个咨询顾问服务。
变形的P2P
据报道,有关部门对重庆地区调研后认为,一部分的P2P平台“中介业务已由资金供需撮合,逐渐演变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同时兼有发行单用途预付卡用于企业集资的行为,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
对于重庆被整顿的几家公司,深圳地区一家P2P公司老总认为,重庆被整顿的‘P2P’公司主要是因为重在线下业务,违规发行理财产品,与传统的P2P业务并不相同,不是一回事。
P2P诞生于英国,核心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愿意将闲置资金出借的个人以及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将信息发布在第三方网络平台上,自行配对。自从P2P引入中国以来,发展规模不断壮大。2011~2012年间,更是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但随着P2P在中国的发展,原来纯粹的交易平台方式运转似乎并不顺利。首先是一旦借款人出现问题,出资人的资金没办法保障,一些平台为了维护自己的信用,只能对出资人进行先行赔付。但越来越高的坏账也让平台无法负担,他们只能组建自己的风控团队,对借款的项目进行审查,由纯粹的“线上”模式开始向“线下”发展。
目前,中国大多数P2P平台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运作。“中国目前的状况不足以支持做一个纯粹的平台,如果不担保,客户不会选择这种方式进行理财,而对于信用无法掌控,只能线下去考察借款人的资质。”深圳一家P2P公司CEO对记者表示。
如果上述情况还只是线上线下的延伸的话,有些公司则走得更远。“有的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汇集资金,但资金投向并不透明,有可能并没有对接项目。”有P2P业内人士认为,这类业务肯定会有风险。
全面监管尚需时日
对于担保的问题,有的公司表示,目前他们已经采取和一些担保/小贷公司合作的方式来分散风险,平台则是只做一个咨询顾问服务。
前述P2P公司CEO认为,以后应该有专门的担保公司对这些项目形成担保,同时对理财的人来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较高收益的项目可能要承担较高的风险,但这不能一步到位。
P2P的不断发展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目前,人民银行深圳中支已经对各家P2P公司发放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收取有关P2P公司的一些运营信息。
对于人行的调研,P2P行业大部分人士觉得这对行业发展有益。此前,多家网贷平台人士担心的是,因一部分网贷平台的问题,监管层对整个行业直接取缔,所以,他们希望能够纳入监管。
“最终结果肯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能拿到牌照的可能觉得很好,但没有拿到牌照的则可能觉得比较痛苦。”前述P2P公司CEO认为。
深圳地区另一网贷平台人士也认为,人行调研完成之后可能会出台政策。如果真有政策出台,可能比较严厉,很多公司面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