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利率市场颇不平静,先是6月份银行间市场闹“钱荒”,后是央行决定,自2013 年7 月20 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紧接着,7月23日,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称,短期之内,起码今年或者是明年,利率市场化都不会放开。
“钱荒”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而只放开贷款不放开存款,说明我们目前只是单敞口的利率市场化,笔者认为此举对市场影响有限。
其实,利率市场化从去年开始就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但本次利率市场化显然比之前都来得更为彻底。
一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 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就这一条而言,其实是完全开放了贷款利率市场,只利好一部分有议价能力的客户,如大型国企和地方政府。目前,很多大型国企成为资金掮客,获得低息贷款后放贷给小企业赚息差。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可能加剧这种行为,而不是促使银行将信贷资源分配给中小企业。
对银行而言,由于整体经济低迷,实体经济利润有限,在此大背景下,银行放贷存在较大风险,使其更倾向于有政府隐性担保的部门,这将进一步扭曲资本的定价和配置,挤压银行盈利空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此举对缓解地方债务风险有积极作用,为经济结构调整争取更多时间。
二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持票人来说,贴现是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银行获得流动性的行为,而对银行或贴现公司来说,贴现是与商业信用结合的放款业务。目前这部分业务基本实现市场化,各银行的贴现率差异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经营成本和结构需要。随着贷款利率更为灵活,银行通过票据放款将更倾向于短期行为,以规避贷款利率放款风险。
三是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而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对农村合作社放开贷款上限,一方面符合高风险贷款高收益的原则,另一方面缓解了农户和小生产者的资金紧缺问题,对活络这个市场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此外,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体现了政府对房地产这部分业务的审慎态度。
其实就市场需求而言,目前存款利率市场化比贷款利率市场化更为迫切,近几年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销售火爆,足以说明投资者对银行基准存款利率的不满意,希冀更多元化的投资标的。而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在这个“钱荒”的背景下显得不那么重要。
那么,为什么政府要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一个相对不那么紧迫的措施,反而对存款利率市场化严格管制?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错峰推出措施,以最小的代价试探市场的风险。也就是说,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如果放开存款利率市场,那么系统性风险过大,银行吸储成本大大提高,导致整个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而目前企业面对产能过剩和需求前景疲软的冲击,难以承担高资金成本。而银行利差收窄,对其业绩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地方债务风险有加剧的倾向。相反,放开贷款利率市场,由于目前的市场环境,“钱荒”料持续一段时间,央行的贷款额度实际上仍设定了贷款定价,即便是七折下限的时候,也很少有贷款利率能触及底线,所以全面开放后,短期资金紧张的局面下,出现低利率贷款的概率并不大。
我们说,单敞口的利率市场化对当前市场影响有限,并不意味着意义不大,而是说目前的政策针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来说是低风险的。一旦宏观环境或货币环境转向,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意义重大。
我国目前经济面临的两大困难是产能过剩和经济转型,虽然央行澄清了并未对产能过剩行业发放贷款提出禁令,但还是有过相应的表态。笔者认为,有了贷款利率市场化这个工具,以前靠行政执行的措施,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加以疏导,提高产能过剩行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就能起到很好的抑制投资的作用,反过来,对于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扶持产业,降低其资金使用成本,助其产业转型和升级,要比政府直接资金拨发来得更有效率。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暂时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放开,不代表永远不放开,而是给市场一个缓冲期,一旦过了这个时期,一些世界其他地区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的状况在国内很可能得到复制,如银行资产恶化、中小银行倒闭、利差收窄、银行多种经营、发展中间业务等,值得我们借鉴,早作准备。(作者系首创期货资深研究员 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