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安姑娘微博营销 卖进口花卉月入15万

2013年07月26日 10:32   来源:西安晚报   王赫 马旭东

  

  李道琪在店内为客户准备鲜花

  一没资金,二没人脉,三没经验,是不少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三座大山。2008年大学毕业生李道琪,选择了先工作后创业的传统模式,选择当起了“护花使者”,卖进口花开花艺课引来高端客户群体。

  工作两年后辞职开起花店

  2008年,李道琪毕业于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专业,毕业两年期间从事过记者、银行等工作。虽然工作还算体面,也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但是她觉得发展方向并不明了,工作两年后应该考虑自己创业。李道琪发现,亲友之间赠送鲜花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习惯,越来越多的人探亲访友喜欢送花。“大多数花店都销售的是国产普通鲜花,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高端市场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李道琪告诉记者,正是她偶然发现了这个商机,而且对鲜花十分喜欢,所以打算开一家花店。

  正准备创业的时候,李道琪首先就遭到了家人的反对。辞职让家人觉得有些不可理解,父母认为,有一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已经算很不错了,这个时候选择去开店卖花这简直是不可理喻。店能不能开起来,经营情况能不能好,这些都是家人非常不放心的问题。

  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打消父母顾虑,她亲自去了上海等城市详细了解这个项目及发展的前景。为了学习花艺,她还去上一些专业课程。这些经历让她体会到了创业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儿。

  定位高端推出定制鲜花

  “如今传统行业竞争太激烈,开实体店不仅投资高而且风险大。”李道琪认为,而现在网络微博等社交平台影响力逐步加深,利用网络平台起步的时候门槛低,成本也低,如果利用网络平台再做高档鲜花的营销应该是个很不错的机会。2011年2月,李道琪拿出自己工作中积攒的积蓄,搭建了一个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营销的花店。

  据李道琪介绍,由于定位高档鲜花营销,鲜花的品质是她最重视的,鲜花都是直接从荷兰、厄瓜多尔等地直接订购。“目前客源主要是年轻人,他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比较高。而鲜花的销售不仅针对个人生活中的需要,也会面向很多婚礼、宴会花艺布置等活动中的需要。” 李道琪认为,鲜花必须要精准传达出消费者的心意,结合收花人的性格、气质及其喜欢的颜色等为顾客推荐最合适的搭配或者款式。“独一无二的‘定制式’的鲜花,是我们经营最为独特的理念。”

  做这样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也给这个姑娘带来了很多生活中的乐趣,她和团队伙伴还经常开课传授花艺,教消费者自己动手用鲜花装扮生活。李道琪说:“鲜花带给人们的美好无时不在,鲜花传递的爱情、友情故事,让她忘却了工作的疲惫感到很幸福。”

  仅靠微博营销月入不菲

  李道琪每天的工作是认真打理她的微博。目前,她已经有了一个工作室,团队由6个人组成,建立了一个收货、客服、设计、制作、配送的较为完整的营销团队。由于定位高端路线,李道琪销售的鲜花最贵一枝进口花可以卖到上百元人民币。据她粗略统计,一天的成交量大约有十几单,每单约收入人民币400到500元,遇到特殊节日的时候还会更多一些。她的花店仅靠微博营销,每个月就能创造15万元的营业收入。

  “创业不容易,但要善于发现商机,把握机会。一线城市有很多较为成熟的项目,适当引进来会有发展的潜力。”谈起自己创业两年来的经历,李道琪认为创业并不是简单的事,一方面需要自身的努力,还要把握住市场上的机会才能有更多的发展。

  谈到对未来,李道琪希望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开一家实体门店及分支门店,利用自身的技能开办一些花艺培训班,还会考虑做一些关于鲜花的产品。


(责任编辑:代思聃)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