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光大银行拒出示产品说明书 银行理财透明度亟待提高

2013年07月22日 08:18   来源:经济导报   记者 姜旺

  经历了6月一轮疯狂上涨,7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普遍回落至5%以下。然而,6月的上涨并不代表此阶段相关管理团队的业绩猛增,在起起伏伏的收益率背后隐藏着银行对资金的渴求程度。此外,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或模糊或霸道的表述,已将风险尽可能地转嫁到投资者身上。

  近日,经济导报记者走访济南市多家银行对相关理财产品咨询发现,理财产品说明书内暗藏了投向不明确、信息披露不透明、自评风险评级等诸多问题,需要投资者注意。

  更有甚者,有银行拒绝向投资者提供产品说明书,仅由理财经理口头叙述产品投向。拒出示产品说明书

  导报记者走访兴业、光大等商业银行发现,其一致的特点就是理财产品均以列表形式简单排列在一张简陋的宣传单页上,标明产品简称、参考收益、资金起点及募集期,相关产品说明书则不见踪影。

  “您想购买多长时限的理财产品?一般来说,时限越长收益越高。”兴业银行包姓理财经理热情地对导报记者拿出产品宣传单,话题则一直围绕着期限与收益。

  被问及有无产品说明书时,该包姓经理表示,可以口头问答形式给导报记者介绍所需信息。在追问导报记者是否立即购买之后,才拿出相关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但同时表示,“若不购买,此单页不可以带走。”

  导报记者同时发现,该宣传单页仅标明2013年第28期某款,并没有信息显示具体为哪款理财产品。随后,导报记者登录兴业银行官方网站“发售产品信息”页面,也未得到关于投资范围等更多重要信息。

  兴业银行网站仅公告,“具体产品信息请以实际发行文件和产品公告为准,详情请咨询兴业银行统一客户服务热线或营业网点。”

  在光大银行,理财产品同样是简单排列在一张宣传单页上,产品也只是以简称示人。更甚于兴业银行的遮掩,光大银行工作人员则直接拒绝了导报记者查看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所有的问题理财经理都可以解答。”面对询问该工作人员表示,产品投向银行间业务、债券等信用等级较高的领域,并等待导报记者的下一步提问。

  然而,在光大银行宣传单页中,导报记者看到,“中国光大银行保留对本单页的最终解释权,请以理财产品说明书内容为准。”

  “大部分产品说明书都是这样写的,并没有明确的标识。但是在银监会8号文之后,对非标资产监管严格之后,这方面出现了一些好转,但还是存在投向不明确、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霸王条款频现

  理财产品说明书里的霸王条款,投资者或许只能被动接受。

  在一款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导报记者看到:“在各投资周期内,客户无权以任何理由在投资周期到期前要求提前终止该款该期理财产品;当相关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等不利情形时,银行有权但无义务提前终止该款该期理财产品。银行将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在提前终止日后2个工作日内进行变现和收益分配,如遇市场发生重大波动或其他非银行的原因导致本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未能在前述期限内变现,银行可延长变现和收益分配期限,但应进行公告。”

  兴业银行包姓经理对导报记者坦言,这首先意味着在相应期限到期前,客户无法进行赎回交易。而遇到市场及政策原因时,银行可以提前终止合同或者按照其他约定处理。

  与上述回答不同,光大银行理财经理的回答则让人哭笑不得,“客户可以在到期前进行赎回,但相关款项要等产品到期后到账。”

  此外,多家银行理财说明书都规定,“银行有权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在不对客户实质性权益产生重大影响且按约披露的前提下,对本理财产品的投资种类和投资比例进行调整。”

  这也意味着,说明书中的资金投向,亦可以由银行根据情况调整。费用高利差大

  众所周知,每到特定时间段,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会往上调,刚刚过去的6月则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这一切都缘于部分银行对流动性管理不严格,贷款过多,受监管机构年中存贷比考核等因素的影响,银行在短期内资金面紧张,迫切需要通过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解决资金问题。随着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显而易见,银行间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调高收益率并非意味着银行赔本,上调收益预期只是放弃利差以吸引资金。”招商银行某钱姓理财经理透露,如果较其他银行没有优势,则势必造成存款流失,提高收益率仅仅是放弃部分利差,缓解存贷压力。

  理财产品除了带来佣金 (管理费、托管费)收入外,还会带来利差收入。如将客户资金投资较长期的债券,收益率通常会比承诺投资人的收益率高,理财产品一般会滚动发行,不出现流动性风险,银行享有丰厚的利差。

  “目前托管费年化利率是0.08%-0.05%,管理费是0.5%-2%。此外,银行还会赚取2%-4%的利差收入。”业内人士透露,不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还是低,对于银行来说,其研发和发售理财产品都是有着满足业绩需要、稳定客户群、获得丰厚的中间利差等考虑。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还是要多留意说明书内的相关条款,不要为了高收益率盲目追捧理财产品。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