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安部在7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葛兰素史克目前面临经济犯罪指控,该公司涉嫌伪造30亿元人民币(4.89亿美元)的旅游和会议支出,并进行性贿赂。
葛兰素史克发布公告称,指控中提及的那些行为是 “可耻的”,也违背了公司的制度和价值观。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医药行业分析师昨日(7月16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葛兰素史克近段时间一连串的事件对公司影响不小,包括自上而下的人事变动。
医药贿赂“罚单”被指过轻
从目前公安部披露的细节看,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涉事高管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以促进药品销售。自2007年起GSK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和咨询公司转移资金规模高达30亿元人民币。
上海严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桀禹表示,根据英国2011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反贿赂法案》,针对商业贿赂犯罪企业的最高罚款不设限,而在中国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是工商行政处罚,另一种是触犯刑法,相关部门根据涉案金额、公司销售额等多方面因素判定处罚金额。
外媒报道称,开普勒资本市场(KeplerCapitalMarkets)基于中国以往类似案件的审理结果预测称,GSK为了结此案所需支付的罚金可能在500万~1000万美元之间。而GSK去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20%至约10亿英镑(约15亿美元)。即使行贿罪名成立,其所需支付的罚金可能只占销售收入的不足百分之一。
在不少律师看来,由于美国和英国可能会在第三国罚款之外再对违规企业处以本国罚款,这些被判有贿赂罪的公司所缴纳的罚款金额可能还会上升。
“因此这次事件,企业不仅要在中国被罚款,在英国也可能面临着巨额罚款。”朱桀禹表示,此外企业在中国违法成本较低以及被查处的可能性较低,也是企业敢于在中国“铤而走险”的原因之一。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贿赂充斥整个行业,小到一次手术大到一个项目。并且相关企业的商业贿赂等行为被查处的比例非常低,即便被查到,罚款金额也不会特别高。”朱桀禹告诉记者。
实际上,跨国药企在华涉嫌商业贿赂的处罚力度相比国外而言过轻。以此次被曝出高管涉嫌经济犯罪的GSK为例,其去年7月就因“不当营销”被美国FDA罚款30亿美元。先灵葆雅、辉瑞和强生此前亦曾分别领到过5亿美元、11亿美元和23亿美元的巨额罚单。但是那些被FDA点名涉嫌在华行贿或非法营销的跨国企业,却鲜见被中国工商或药监部门开出巨额罚单的个案。
GSK中国公司陷入动荡
此事对葛兰素史克的影响到底多大可能尚不得知,但是从目前公司高管的情况大概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从公安部披露的消息来看,目前第一波被带走审查的已涉及GSK中国区四位高管,分别是41岁的法务部总监赵虹燕、49岁的副总裁和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45岁的商业发展事业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以及60岁的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
就在上个月,因为GSK论文事件,研发中心总裁臧敬五被革职,同时另外一位主要负责人辞职。再往前看,从去年底到现在,GSK政府事务总监、公关总监、合规总监等也离职。此外,外媒消息称,GSK中国首席执行官也离开了中国。至此,GSK的人事动荡牵扯到研发、政府事务、人事、合规、公关、法务等各个部门。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医药行业分析师称,据其观察,GSK近段时间一连串的事件对公司影响不小,先是自上而下的人事变动甚至是“掏空”,再就是医药代表的“人心惶惶”。
GSK中国总裁马克锐此前告诉记者,GSK此前建立了医学推广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与传统医药代表推广方式不同的是通过电话来销售和推广产品,而在此事件之后,这种方法是否会加大使用尚不得知。
记者了解到,GSK在华的业务部门有处方药、疫苗、非处方药和消费保健品,其中处方药复达欣、力百汀、保妥适在内的32种,疫苗有8种,另外芬必得、新康泰克等14种。此外,公司在中国市场还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工厂。
据此前葛兰素史克方面的表述,中国区的销售收入只占全球营收的3%,但是中国市场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根据公司最新披露的2013年一季度财报,公司今年一季度处方药和疫苗销售下滑2%,其中美国市场下降6%(不包括Vesicare,则为增长4%,主要是因为呼吸和肿瘤业务的强劲表现)、欧洲市场下降3%,而新兴市场和亚太区增长8%。
马克锐在今年初的媒体见面会上曾表示,“我们在中国的增长率当然是远超过全球的增长率,我们在中国的增长率也比新兴市场的平均增长率还要高,比全球的平均增长率就高得太多了。”
“由于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还比较小,只有3%,葛兰素史克中国市场对于全球市场来讲相对影响不大。”前述医药分析师表示,但是公司把中国市场看作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本次事件对GSK的影响有多大,还需要时日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