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这个朴素的愿望,因养老金空账的扩大化,现在越来越受重视。
“(官方)说有结余,但我担心,现在我每个月交好几百块养老保险的钱,等我老了,能否领回足够的养老金?”一名就职于某通信机构的年轻白领陈强(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陈强的担忧不无道理。虽然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以广东省为例,目前该省个人账户空账已达400亿元。除了广东,其他省市亦面临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加剧的窘境。
“我主张采取名义账户制,同时改革投资体系建设,至少达到投资回报率跑过通胀率,进而实现投资收益的合理分配。”7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养老金空账“扩大化”
目前的空账问题主要出现在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制度上,这一养老金制度开始于1996年。当时中国正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企业职工养老由国家负责转为市场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养老制度设计的时候,存在有两种意见:一是当时的劳动部(后被并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为可以维持现收现支的方式,二是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后被并入发改委)坚持要采用个人账户,最后采取了妥协,形成了“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郑秉文掌握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金额约为2.5万亿元,但实际上账户里做实仅有2703亿元。
而且由于当期结余不足,养老金的发放不能拖欠,一些省份不得不向个人账户借钱,个人账户缺口已经超过了2.2万亿元。
具体来看,以广东省为例,日前,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郑朝阳公开表示,目前广东省个人账户空账400亿元,占整个结存基金近11%,并坦言未来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会愈加凸显。除了广东,河南、山东等地也同样面临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中国社科院社保实验室执行专家张盈华在日前的一次会议上直言,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真正风险,在于因“空账”和资金无法投资造成未来个人养老金的缩水。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2011年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获悉,当年有17.56亿元新农保、城居保个人账户基金用于发放基础养老金。“空账”已经从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到刚刚建立仅几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当中。
除了个人空账,投资体系建设的滞后亦令人忧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发现,15年来,国家尚没有针对个人账户基金出台任何实质性的投资运营办法,大量结余资金“躺”在银行的活期账户上。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中的31%、新农保、城居保和城乡居保三项保险累计结余中的55%都是活期存款。
而与上述现象形成对比的是,全国社保基金取得了较高的收益。例如,累计做实个人账户的2703亿元中有544亿元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10.25%,高于同期CPI6.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7.2个百分点。然而,实际投资运营的个人账户资金仅占做实账户资金的20%,仅占个人账户记账额的2%。
顶层设计待发力
如何从顶层设计层面发力,填补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巨大缺口,并完善滞后的投资体系建设?郑秉文认为,可以采取名义账户的记账管理办法来推动投资收益分配的合理化。
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要逐步由原来的空账转为实账的积累,这是国家确定的一个基本方向。
事实上,做实个人账户的主要责任在地方,而全国统筹的“兜底”责任在中央,既要全国统筹又要做实个人账户,将填补个人账户空账的责任上移给中央,现在行不通。
因此,如果要由中央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进行集中投资,投资收益可以采取“名义账户”制。
但郑秉文还指出,即使采取名义账户的记账管理办法,更关键的问题是,须尽快改革投资体系,提升投资收益率。
郑秉文直言,从每年出现的大量结余基金来看,我国目前的结余已超两万亿元,但回报率却不到2%。再从过去十年里2.47%的通胀率来看,投资回报率 “连通胀率都跑不赢”。退一步说,即使不做实个人账户,基金也在以每年20%~30%的百分比增长,如此面临大规模的基金将倒逼投资体系的改革,这也是改革的最起码要求。
社保专家指出,社保制度要做好顶层设计,从社会分配的高度看养老,国家对社保占财政比例、养老金收入支出的额度、养老金缺口填补等方面要进行中长期规划,从而进行社保制度的多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