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快成空壳 基金经理基本跑光

2013年07月15日 16:16   来源:金陵晚报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在中国的基金业,洋和尚的经可不好念。《金证券》记者统计发现,目前80家基金公司中有44家拥有外资背景,这些合资基金公司的高层人才流动频率,远高于中资同行。

  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近来就碰上了核心投研人才告罄的困境。坊间有消息称,纽银基金人才的流失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外资股东方的矛盾。一合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金证券》记者分析,外资股东的文化很难融入中国国情,如果利益关系不理顺,想在人际关系上找到融合点,远比做业绩更麻烦。

  纽银或现空壳化危机

  近日,纽银稳健双利债券、纽银稳定增利债券基金经理李健向公司递交辞职报告。这意味着,纽银只剩下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闫旭一人。

  有消息称,李健的离去让独木难支的闫旭也萌生退意。一旦真如此,纽银基金将面临只有4只基金产品、却没有基金经理的空壳险境。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纽银基金目前共发行了4只公募产品,除由李健管理的债券型产品外(纽银稳健双利由李健与闫旭共管),另外两只权益类产品——纽银新动向混合、纽银策略优势股票基金由投资副总监闫旭亲自操刀。

  或许因为人事动荡缘故,纽银基金旗下4只产品近一个月以来的业绩皆为负。不仅如此,新动向合、策略优势成立以来的业绩更是差强人意,分别为-5.10%、-19.20%。而两只债券型基金的业绩表现也排在了同类基金中的后1/4。

  核心人员大面积流失,对任何一家公募基金而言都是沉重打击。纽银基金对此显然有所认识,不得不加快招兵买马的速度。

  早在今年一季度末,纽银基金的官网上就挂出了大量招聘人才的告示,但目前仍有大量的岗位空缺。《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目前该公司招聘股基投资经理、债基投资经理、商品期货投资经理、债券交易员、法务专员、财务实习生、专户投资实习生以及行业研究实习生等各一名。

  即便名义上度过人才危机,但鉴于公募基金业人才极度紧缺的现状,新任基金经理能否胜任,带给投资者像样的回报,仍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利益不理顺其他都免谈

  时至今日,纽银基金仅是个成立仅3年的年轻公司。其中,西部证券出资51%,外方纽约银行梅隆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出资49%。在纽银基金公司的官网上,“传承纽约梅隆226年财富规律,彰显本土化投资策略优势”的投资理念宣传语显得格外醒目。

  合资合资,光有资合显然不够,关键在于人合。但是差异巨大的西洋与中式文化的交汇过程,并不像双方想象中那么和谐与融圆;从成立伊始,中外资股东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对此次核心投研人才的“告罄”危机,坊间有消息称,很大程度上正是中外资股东方的矛盾造成的。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纽银基金成立伊始,外方派出了胡斌出任总经理。据悉,胡斌历任梅隆资产管理集团Standish(波士顿)高级定量分析师、副总裁;其后创办集团旗下对冲基金公司——系数全球公司,并担任两只基金的经理;2008年起负责纽银梅隆集团在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

  按照胡斌的设想,他要以其全新的海外市场理念,加之完美的团队,用3到10年的时间,将纽银梅隆打造成一流基金公司。因此成立之初,纽银从各大基金公司挖来不少重量级人物,包括华宝兴业明星基金经理闫旭、中欧基金副总陈鹏、华富基金市场总监林烨含等。

  但这个外资股东方委派的总经理,似乎早就被架空。一位接近纽银的人士对《金证券》记者透露,胡斌在公司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例如招人、发产品,都受到掣肘。

  胡斌上任两年多,纽银基金处于持续烧钱状态,累计亏损达9930万元。去年年底,在董事会的压力下,胡斌以离职的代价为公司的业绩和经营不善埋单。此后,公司董事长安保和兼职总经理。直到今年3月底,招商基金原副总经理陈喆“补位”。不过陈喆履新后,人才流失的现象并未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接近纽银的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中外资股东方由于历史文化、投资理念、思维方式等不同,矛盾一直存在,这在合资基金中很普遍。关键问题并不是虚的文化融合、公司治理等,在于利益。“没有利益理顺,其他的都别谈。”

  延伸阅读

  中国基金业为啥“合资必败”?

  截至目前,80家基金公司中,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数量为44家。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如今国内合资基金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外资方股东主要负责高管的任命及日常的运作,中方股东更多在投研方面下工夫。若是双方沟通默契,则一切安好,公司运营正常;一旦双方在意见上产生大的分歧,则会造成内耗,很多决策无法落实。

  一位合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金证券》记者透露,中方股东与外资方股东在决策理念上存在根本上的差异。他举例称,在外资方股东眼中,做好老基金的业绩才是发行新基金的基础,而中方股东则认为,市场中从来都不缺少资金,因此要抓住一切机会发行新基金,这样才能收到管理费。

  由于分歧难以弥合,中外股东希望加强对控制权的争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这样的景象已很普遍,以至于一位已撤退的外资股东感叹,“在中国从事基金行业,理顺关系比做好业绩要难得多!”

  一基金业资深人士对《金证券》记者透露,在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中,总经理被架空是常有的事儿。因为总经理属于经理层,受到董事会和股东方的制约,后者决定长远战略,总经理不过是具体的执行者,如果很多事情在董事会层面不能取得一致,一定会影响经理层的运转。

  或许源于理念差异,以及难以理顺的关系,许多外资方股东有意撤退。

  2012年3月,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退出金元比联,出资五年最终换回3300万元的亏损。泰达宏利则在外方股东的不断轮换中二度更名,湘财荷银和泰达荷银都是它的前身。8月,国内第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的外方股东荷兰国际集团将持股出售给招行,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此外,浦银安盛、民生加银等合资基金公司,股东间都曾因各种矛盾,导致高管辞职或被召回。

  “对合资基金公司来说,不但要志同道合,还要有相同的投资理念和经营思路。”上述基金业资深人士表示,真心期待合资基金公司能不失管理层当初引起外资基金股东方的初衷——给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注入先进的投资理念和合规风控体系。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