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江阴农商行在城镇化中谋发展

2013年07月15日 13: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今年3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出京调研,首站到达江阴市新桥镇考察城镇化建设情况。对新桥镇于新世纪之初,面对土地少、人口多、企业散、农业弱、村容差的困局,大胆探索,创新实践,在江苏全省率先开展“三集中”改革,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李克强给予了充分肯定。

  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农商行事业的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处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之中的江阴农商行,自2001年12月成立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去,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推动新桥城镇化

  把自身的改革定位和业务拓展放到整个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统筹谋划,集中力量,不断探索

  新桥镇位于江阴市东南部,面积19.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万人,常住人口近6万人。在江苏省率先开展“三集中”改革,即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及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城镇化推进工业集约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新路。

  在新桥镇“三集中”改革过程中,江阴农商行充分发挥独立法人的机制优势,把自身的改革定位和业务拓展放到整个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统筹谋划,集中力量,不断探索,加强在银政、银企、银农之间的有效合作,倾斜信贷政策,为新桥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保驾护航。

  在进行“三集中”改革之初,新桥镇政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面对骨干企业资本不够充足、民间资本不够强大的形势,江阴农商行首先发放4500万元贷款,帮助新桥镇政府从源头上缓解城镇化建设资金瓶颈制约问题。

  为确保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该行强化了对农村基建和绿色环保方面的信贷支持,先后发放4800万元贷款用于建设工业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中心,发放4000万元贷款用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城镇化进程中道路建设、供水设施、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需求,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服务。

  同时,江阴农商行坚持“离您最近,和你最亲”的企业服务理念,以注重提升服务能力为前提,向市民提供民生领域的全覆盖综合金融服务。

  随着新桥镇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村级农田逐步向规模化转变,他们及时调整服务重心,将原设立在行政村的分理处迁址至城镇商贸居住区,增强金融服务辐射力。另一方面,该行投入大量资金,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电子化工程,在新桥镇居民集中居住区、企业园区等场所安装了16台自助存取款机。同时,为弥补行政村金融服务空白,还设置了6个助农取款点,促使金融服务延伸到全镇各个角落。

  为满足农民市民化后形成的多层次金融需求,江阴农商行不断加快产品创新,初步形成了适用于农村金融的融资产品体系。此外,该行主动承接地方政府10多项量大繁杂、涉及民生的支付业务,并成为全市惟一一家行政罚没款指定代理银行。

  实现双赢同圆梦

  新桥镇“三集中”改革至今,新桥支行保持了优质的资产质量,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均为“零”

  在大力支持各镇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江阴农商行也为自身进一步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截至去年底,该行新桥支行存款余额达12.09亿元,贷款余额达13.91亿元,分别比2003年当地城镇化初期的5.44亿元存款余额、5.26亿元贷款余额翻了一番多,企业开户率达到98%。全行资产总额达715.77亿元,负债总额达666.97亿元,分别比2003年底增长5倍多。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兴起,信贷产品更新换代,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原来的种田大户变成了高效、集约的现代化农业产业,行业风险显著降低,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新桥镇“三集中”改革至今,新桥支行始终保持了优质的资产质量,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均为“零”。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该支行顺势而为,根据政府规划,将分理处搬迁至居民集聚区,使得网点布局更加合理、科学;同时,加快了产品创新,开办了企业和个人网上银行、自主理财产品,“便民支付”业务、积分商城、住房公积金网上汇缴业务、快捷支付业务和手机银行业务等新型服务渠道,实现了金融服务在全市的无缝覆盖。

  新桥镇的“三集中”改革只是该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江阴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该行在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江阴农商行负责人表示,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内部政策加以解决,如支行在参与当地城镇化建设中受规模限制,面对存贷比超限的困扰,总行可以倾斜信贷政策,调剂资金给予支持。然而对于更高层次的难题,则需要通过外部各界合力加以解决。

  如现阶段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农村小微企业、经营性农户风险系数大、抗风险能力差,部分经营存续期间很短。农商行在扶持这类客户时,如果加大扶持力度,则风险管控压力很大;如果谨慎投入,则又不符合相关监管指标,处境两难。

  对此,一些农商行人士呼吁,从政策层面、监管层面和发展层面给予一定的倾斜。进一步强化城乡一体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优化中小城镇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农户信用联保等担保机制,为农商行介入农民个贷支持提供必要条件和有利环境。

  “充分考虑农商行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服务农村中小(微)企业,面对的风险压力、利润压力都远高于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特点,协调相关条线单位,取消不利于农商行发展的限制性条款,帮助农商行做大规模。”上述负责人表示。(农村金融时报 通讯员 孙伟)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