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变革
“营改增”可带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还可以带来70万个就业岗位。
按照国务院部署,自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国税总局原局长肖捷曾透露,国家税务总局曾做过测算,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可以带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出口增长0.7个百分点,同时还可以带来新增就业岗位约70万个。
至于“营改增”对于财税改革乃至整个经济改革中发挥的轴心作用,数位财政专家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已初露端倪,“营改增”将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切入口。
最大功绩是产业链减税
目前,我国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服务业等9个行业征收营业税。
而以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产业为先行军的试点,已在上海开展超过一年半,仅2012年上海市试点纳税人全年减负面已超过90%,税收增加户数呈逐月下降态势,全年整体减少税收200亿元左右。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测算显示,今年8月1日起“1+6”行业试点扩至全国,预计全年减收规模为1200多亿元,全部推开“营改增”后全年预计可减税约两三千亿元。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营改增”最大功绩是产业链减税,打通了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税收掣肘,使链条上的每个参与主体都获得好处,也将提高效率,降低价格。
他认为,从战略角度看,实施“营改增”不仅是要减轻企业税负,合理优化税制,更重要的是通过税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触及当前税制改革主脉
中国现行19个税种中,增值税与营业税在税收中的比重超过40%,两大主体税种几乎涉及每一家企业,而中国几乎90%以上的税收来自企业。
因此,“营改增”被看做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次大 “手术”,而决策层希望通过它的倒逼机制,摈弃分税制的种种弊端,启动一系列行政体制改革,达到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长远施政目标。
胡怡建指出,在中国当前税制格局中,最核心的问题是间接税所占比重大,这使大部分中低收入者处于不利地位,让高收入者少缴税,中低收入者多缴税。“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毫无疑问减的是间接税,这也让“营改增”触及了当前税制改革的主脉。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营业税是地方第一大税种,并且不与中央进行分成,目前在试点地区,”营改增“后的增值税收入仍全部留归地方,但商品环节的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比例是75%和25%。
财税专家都表示,同一税种采用两种分配比例,征税成本高,长期无法持续,而且这也不符合税法和税理。
据测算,若“营改增”全面铺开,增值税分成比例不变,地方原营业税税收的五分之四将被中央划走,地方财政将面临巨大压力。由“营改增”而引发的中央和地方税收分成问题,被业内视作对1994年“分税制”体系进行重构的突破口,财税改革由此涉入深水区。
分税制最主要的弊端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财权与事权之间的不匹配。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约为53%,但全国财政支出中,地方政府的支出占比约85%。这导致了地方政府30%的支出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和各种不规范融资负债,也就是说,地王频出的土地财政怪圈亦可溯源至分税制症结。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财税改革将是“十二五”期间一系列改革的核心,但由于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步伐可能会相对平缓,而围绕央地财政收入分配的测算工作正在密切进行中。其中,调整增值税分配比例,建立以房产税和资源税等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体系都在测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