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2日讯 (记者郑常泰) 7月9日,上市券商今年前6个月财务数据全部公布,中信证券上半年丢掉了保持多年的冠军宝座,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两项主要指标上被海通证券赶超。2010年中信证券自营业务获得42.35亿元的利润,当年对其利润的贡献度高达41%。不过,2011年中信证券很快就为其激进的自营政策付出了代价,当年年底,中信全面收缩自营业务,这一谨慎态度一直延续至今。
海通证券逆袭中信证券
据证券日报报道,依据上市券商今年前6个月的财务数据来看,上市券商上半年共计盈利116.6亿元,无一亏损;获得营业收入309.7亿元。虽然上市券商半年报还未公布,但是上半年各家上市券商的江湖地位已经“排定”。上半年,海通证券以24.2亿元的净利润稳坐榜首,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依次排在第二、三、四位,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也正是这4家券商。海通证券半年业绩反超券业“领头羊”中信证券,一时间也成为业内议论的焦点。行业分析师认为,中信证券正处于盈利模式转型、推进长期战略布局的投入期,短期盈利水平受到影响。
总体来说,今年上半年传统业务仍然是券商盈利的主要来源,但一些创新业务也开始发力,比如资本中介业务。以海通证券为例,其5月底融资融券业务规模132亿元,约定购回等业务亦在市场排名前列。
6月份共有7家券商亏损,分别是长江证券、兴业证券、西南证券、太平洋、方正证券、东吴证券、西部证券。依次亏损5878.31万元、5678.70万元、3354.39万元、3244.02万元、2581.20万元、2379.96万元和1613.60万元。其中,长江证券和兴业证券亏损超过5000万元,长江证券6月份业绩垫底。
中信营收净利双下降
根据股市动态分析周刊的报道,中信证券(母公司)5月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净利润1.9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4.2%和56.69%。同时,中信证券亦成为唯一一家营业收入环比下滑的公司,其环比下滑幅度为9.91%。
事实上,由于前期中信证券刚刚斥资16亿元竞购华夏基金[微博]10%的股权,市场对公司业绩增厚有所预期,但5月中信证券报出的财务数据却让市场颇为意外。
从具体业务来看,中信证券的优势也不是十分突出。经纪业务方面,5月日均股基交易额为2089亿元,中信证券以6.28%的股基交易份额排在华泰证券之后,仅位居第二;投行业务方面,虽然中信证券的承销额虽然位列第一,但目前在审项目(不包括中止和终止审查)中,中信仅有33家,且排在广发证券(52家)和招商证券之后。
中信证券不佳的业绩同时在公司股票二级市场的走势上得以体现,虽然5月份整个券商板块实现上涨,但中信证券涨幅仅位列倒数第三,且跑输板块平均水平。
市场热议其减薪应对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信证券营收和利润下滑的事实让管理层感到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以来,如果除去转让中信建投和华夏基金的一次性收益,中信证券近几年来的营收和净利润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其中固然有中信建投和华夏基金不再并表,以及A股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但中信证券母公司的各项业务收入难有起色却是事实。
近几年恰是中信证券不断转型的阶段,从投行适应项目类型的转变,到融资融券等资本中介业务的不断崛起,中信证券的多项战略和转型举措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中信证券的转型是较为成功的。
在不停调整各部门资源配置的同时,中信证券也毫不留情地割去一些负累。2012年,中信证券自上而下减薪裁员,当年整个公司裁员接近3000人,裁员比例高达26%。今年年初,中信证券再次进行了结构性的减薪。但一个较为成功的转型,为何带来收入不断下降?
而在中信证券的费用结构中,人员薪酬已并非最重要的一环,譬如,去年以来,中信证券已经通过发行短期债券的方式数次启动融资计划,融资规模已达数百亿。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承担了一定的财务费用,而海通证券的融资规模明显小于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