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不合理的GDP数据:地方"力压"全国差额年均增万亿

2013年07月10日 07:2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受宠了近30年的、在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眼里二十世纪最伟大发明的GDP,正在渐渐失去光环。

  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如今,我们的GDP总量跃至世界第二,而这背后,是延宕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那个“交换母亲”的故事流传至今:两个母亲各自在家照看孩子不会产生GDP,假设交换双方付费,GDP就此产生了,可全然忽略了孩子的痛苦。在“不唯GDP论英雄”的背景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希望通过本组报道,揭示出统计官员和基层干部看待GDP的不同角度。

  造假样本

  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与百姓的实际感受并不契合,问题出在哪里?

  地方经济看起来总是比中央乐观,至少数字上是这样。

  2012年,全国各省(区、市)核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达到57.69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初步核算的GDP51.93万亿元高出5.76万亿元,相当于多出一个广东省的经济总量。

  据媒体报道,2009年各省份GDP之和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高出2.68万亿元;2010年高出3.2万亿元,2011年高出4.6万亿元,加上去年的5.76万亿元,这一差额几乎每年增加1万亿元。

  然而,中央政府正力图淡化对GDP的追逐,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显示,“十二五”规划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结构改革优于单纯经济增长。

  中部地区某工信系统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地方对GDP的热情显然要高过中央,因为中央政府更关心经济的发展,但地方政府则对“官帽子”更加看重。

  地方GDP常年“力压”中央/

  自1985年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总量,不仅呈现出“1+1>2”的局面,而且有递增的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2012年数据进行详细剖析后发现,当年全国GDP同比增长7.8%,而在地方,除了北京、上海以外的其他29个省份,增速都高于全国水平。

  针对GDP的央地数据差异,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表示,地区GDP增速高于全国、地区GDP总量大于全国,这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因为地方和中央在统计口径上稍有不同,地区存在重复计算;二是GDP增长与地方政绩考核紧密挂钩,各地追逐GDP高增长,以至于数据“注水”。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曾表示,目前各地GDP汇总之和高出全国核算数,主要是因为分级核算中一些重复计算的技术问题以及原始数据存在差异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去年起,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近70万家“三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了在全国统一的电子网络平台上进行基层企业统计数据联网直报。

  即便如此,多数地方政府仍然以投资作为内部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中部地区某省副省长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家的GDP目标定在7%~8%,我们不是经济强省,因此目标必须要超过10%,而且经济形势不佳时,我们就越要紧迫”。

  时至年中,今年宏观经济形势比年初要更加反复和曲折,这位副省长表示,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园区,GDP目标应该可以完成。

  统计局痛斥捏造GDP/

  与片面追求速度相比,统计造假作为部分地方政府冲高GDP的手段之一,更加不光彩。

  去年2月中下旬,国家统计局正式启动“一套表”联网直报制度,改变了数据层层上报的模式,可让国家统计局如实掌握地方数据。但这一制度并没有肃清地方违规造假行为。

  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披露:该局统计执法检查室对群众举报的广东中山市横栏镇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等问题进行了核查,被抽查的71家工业企业共22.2亿元的工业总产值竟被该地政府虚报为85.1亿元。

  日前,马建堂再次致信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痛说“假史”,指出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统计造假现象,并列举了多种造假劣迹,“个别地方在联网直报中仍然存在干预企业真实独立上报现象,有的编造企业虚假数据,有的要求企业填报虚假数据,有的代填代报企业数据,少数企业也存在统计违法行为,有的未按国家规定填报资料,有的被动填报虚假资料”。

  一位统计系统人士对此表示,目前经济处下行阶段,地方造假的可能性比经济上行阶段时大,统计数据真实性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企业基础经营数据是国家问诊经济的最主要依据,这也是马建堂再次致信的主要原因。

  “其实地方造假很好甄别,只要把上报的企业经营数据和企业的实际缴税情况进行对比就可一目了然地看出数据真伪。”某基层统计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上述经信委官员则说,统计造假显然不是统计部门的责任,因为在现有GDP考核下,经济增长目标也是层层下放的。

  GDP含金量之考/

  在上月底举行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干部的考核问题时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程恩富称,衡量经济发展程度与经济实力,不只是看GDP指标,首先应看民众收入多少,以及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高低,还有“幸福感”的高低,这体现了GDP的含金量,单纯的GDP增长是毫无意义的。

  中国经济研究院依据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提出的计算公式,连续4年推出“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试图通过这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近年来各省份经济发展的质量。

  GDP含金量的计算公式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最终榜单中,GDP增速并不直接与GDP含金量呈正相关关系。

  2012年GDP总量排名前五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其对应的GDP含金量排名则为第3位、第19位、第26位、第4位、第24位。山东、河南的GDP总量虽然靠前,但GDP含金量却靠后。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俞乔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GDP考核目前对官员十分重要,主要是因为中央和地方现在都重视经济,只有地方GDP增速高,才有足够的税收去做公共服务,建地铁、建廉租房。同时,俞乔也认为,老百姓可能并不关心当地的GDP增速如何,甚至收入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水、空气和环境质量,以及真正的福利水平和幸福感会更受百姓关注。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