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评级机构大公国际接连下调3只城投债债项评级,这使得城投债信用风险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持有1296只债券,规模共计7726.39亿元。其中,基金持有城投债375只,持仓总市值为306.95亿元,占整个持有债券规模比例的3.97%。在今年下半年,将有103只城投债陆续到期,其中基金持有的有44只。
某小型券商基金分析师赵先生告诉《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多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融资来刺激经济拉动GDP,如今的地方政府负债占GDP比重已经很高,很多县级市、地级市已经出现了资金紧张的现象,城投债违约风险虽然并未爆发,可是一旦出现某只城投债的违约或者违规,不排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严重后果。”
中金公司相关人员则表示,总体上地方政府债务暴发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即使违约,也更可能发生在影子银行融资以及银行贷款领域,短期内仍不太可能发生在城投债板块,并且城投债到期时间主要集中在2015 年以后,近两年到期量很小。
城投债“二次刹车”
近期,国内城投债市场再起波澜。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国际)接连下调3只城投债债项评级,其中“09长春城开债”的债项评级由AAA降至AA+,主题评级维持AA+;“10襄投债”和“09九城投债”的债项评级均由AA+降至AA,主题评级维持AA。降级主因是当地财政局去年未将应收账款质押偿付资金打入监管账户,导致失去增信作用。
事实上,上述3只城投债仅仅是中国目前城投债市场中极小的一部分。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7日,我国正在上市交易的城投债共有2227只,总规模达到2.88万亿元,城投债市场已成为中国“影子银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早在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就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以加强城投债市场的监管,今年6月份又开始了对城投债发债申请的专项核查,这也使得大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债申请被压下。
政策和市场的导向对城投债的发行影响立竿见影。WIND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城投债发行共561.50亿元,比5月份的941.80亿元减少了380.30亿元,减少幅度为40.38%。从今年上半年来看,6月份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仅比2月份的557.70亿元略高,为年内月度发行规模第二低。今年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峰值是3月份的1417.30亿元,自3月份以后,城投债发行规模逐月递减。尤其是进入7月份以来,城投债发行规模更是大幅下降,截至7月7日,7月份第一周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仅有19亿元。
因此,本轮城投债清查风暴导致的发行规模急剧减少也被某些业内人士称为城投债自2011年二季度首次停摆之后的“第二次刹车”。
44只基金持有城投债将到期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持有1296只债券,规模共7726.39亿元。其中,基金持有城投债375只,持仓总市值为306.95亿元,占整个持有债券规模比例的3.97%。
从持有规模来看,基金持仓总市值超过3亿元的城投债共8只。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为12渝地产、12沪城投CP001和12广控01,基金持仓量分别为625万张、440万张和380万张,持仓总市值分别为6.61亿元、4.40亿元和3.76亿元。基金持仓总市值超过3亿元的另外5只城投债分别为12并高铁债、12首发CP001、12昆建债、13滇公路投债和12苏交通CP004,持仓总市值分别为3.64亿元、3.21亿元、3.15亿元、3.12亿元和3.10亿元。
持有12渝地产的4只基金来自招商和易方达两家基金公司。其中,招商产业和招商安达保本两只基金持仓总量为400万张和50万张,持仓总市值分别为4.23亿元和5285万元,占基金净值比分别为13.44%和12.16%;易方达增强回报A和易方达安心回报两只基金的持仓总量为145万张和30万张,持仓总市值分别为1.53亿元和3171万元,占净值比分别为3.36%和3.82%。
12沪城投CP001和12广控01均被3只基金持有。持有12沪城投CP001的3只基金为嘉实货币A、华安现金富利A和金鹰元丰保本,其持仓总量分别为250万张、140万张和50万张,持仓总市值分别为2.5亿元、1.40亿元和5016万元。持有12广控01的3只基金为工银瑞信纯债、富国产业债和景顺长城稳定收益A,其持仓总量分别为230万张、130万张和20万张,持仓总市值分别为2.28亿元、1.29亿元和1980万元。
从城投债的到期日期来看,已经有10只城投债在今年二季度到期。今年下半年将有103只城投债陆续到期,基金持有的有44只。在这44只基金持有的城投债中,三季度到期的有13只,四季度到期的有31只。具体到每个月,三季度的3个月分别有3只、4只和6只城投债到期,四季度的3个月分别有10只、10只和11只城投债到期。
城投债信用违约存隐忧
2011年8月,“山东海龙债”违约风险暴露,城投债的信用风险问题成为至今市场仍在热议的话题。“当时城投债规模只有三四千亿,相对于近10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规模太小了,没人愿意让城投债的平台这么快毁掉,所以各方都会力保城投债不违约,但现在,上市的城投债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形势变化太大了。”某小型券商基金分析师赵先生告诉记者。
事实上,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城投债发展突飞猛进可能存在的风险,今年以来,多部门对城投债风险提示和发行申请的专项核查就表明了这一点。
多位参与债券承销的业内人士对记者提及,现在很多承销商对城投债的兴趣也越来越低,中小企业私募债更是发不出去。从国外经验来看,城投债如果转向市政债,对存量城投债是重大利好,因为有政府信用支撑,票息将大幅下降,也会降低发行方的融资成本;如果转为企业债,大部分城投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都很差,信用风险会进一步加大。而即使转为市政债,在现阶段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形势下,城投债的到期兑付仍然是一个隐患。
但市场也不乏对城投债后市乐观的看法,中金公司相关人员表示,总体上地方政府债务暴发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即使违约,也更可能发生在影子银行融资以及银行贷款领域,短期内仍不太可能发生在城投债板块,并且城投债到期时间主要集中在2015 年以后,近两年到期量很小。(证券日报 康耕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