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疲态未解险资全线收缩 股市仍是结构性行情

2013年07月04日 06:5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丁冰

  6月一场钱荒突袭而来,恰值年中关口,各保险公司紧急修正资金面预期,将下半年宏观环境定义为“流动性结构性偏紧+经济或再下台阶”,并纷纷修正策略调整资产配置。

  “当前宏观经济已现疲态,下半年必须去寻找微观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股市仍是结构性行情,机会仍在成长股,待中报业绩风险释放之后,可再度加强介入。”某大型险资机构人士表示,“而债券市场应全面转向防御,投资机会主要在利率产品上。”

  经济复苏延后

  “6月钱荒的根源在于信用市场流动性的严重错配,未来央行对影子银行清理力度会加码,在增量资金被控制,盘活存量短期难以见效的情况下,7月短期流动性将有所改善,但市场利率很难再回到上半年的水平。”某保险机构研究部门人士表示。

  在6月流动性危机之后,央行行长周小川称,“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作出调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我们看到一些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业务结构方面存在缺陷”。据此,有保险机构在内部研报中指出,由于融资难度的增加及对于未来资金成本上升预期加强,预计在短期利率有所回落的同时,中长期利率水平仍有继续上行的可能,未来整体市场资金面仍将偏紧。由于QE缩减预期的存在,将终结2009年来资金涌入新兴市场和商品的势头,下半年热钱可能持续流出国内。

  流动性危机之后,经济走势也不容乐观。最新公布的6月制造业PMI回落至50.1%,逼近荣枯分界线,创4个月来低点。从最近公布的一些经济先行指标看,经济底部尚未探明,经济下行风险仍在增大。

  多家券商的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也指出,由于前期大量的信贷投放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投资回升,在未来信贷投放总量控制、盘活存量的思路以及对于经济容忍度上升的背景下,下半年流动性难以出现宽松的局面,伴随着出口下降的压力,经济的复苏可能延后。

  机会仍在成长股

  前述大型保险机构投资部门人士认为,由于经济状态未现好转但政策力度却已减弱,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回购利率仍居高不下,市场大概率将继续震荡调整。下半年不排除阶段性反弹的机会,但这主要还得看宏观政策的变化,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为下半年的经济政策方向定调,值得关注。

  就市场而言,他认为,7月股指或低位震荡,股市系统性机会和风险减弱,结构性分化将延续。而具体配置上,基本面压制下大盘股难有表现,优选成长股的策略将延续,但由于市场流动性的减弱,成长股波动幅度会加大,行业分化也将加剧,因此要逐步“排雷”,优选有业绩支撑、确定性高的成长股。

  上述人士指出,新兴成长行业会随着市场波动而调整,但随着行业发展,行业指数及优势公司也会一波更比一波高,演绎的是“调整+上升”的强势格局。因此,看好电子、通讯、传媒、软件、节能环保及医药等行业。“不过成长股7月中报业绩可能不及预期,可待风险释放后再加强介入。”

  配置上升行业,优选成长股已成为机构共识。从6月底以来基金仓位变化可以看出,小盘股仓位变化不大,继续保持超配状态,而能源和基础材料减仓幅度则较大。此外,近期创业板指数保持强势,也可佐证机构资金对该板块的力挺。

  中金公司报告也指出,从板块上看,周期性投资品和金融股短期有超跌反弹的机会,但是其整体下行的格局在三季度内无法打破,而且未来去产能的过程也将会是一个较长期而痛苦的过程,并会形成一定不良债务,因此在超跌反弹过程中应继续减仓。从配置的角度看,继续相对看好具有业绩确定性的成长股的机会,可相对超配食品饮料、医药、军工、传媒和环保。

  债券投资全面转为防御

  某保险公司债券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的概率较大,经济走弱将对债市形成支撑,但由于目前期限利差以及信用利差均处于历史低位,行情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利率的改善程度。因此,在策略上,选择中性防御配置以获得稳定收益。

  在钱荒之后,一些保险公司紧急抛售了一批股性较强的可转债。而下一步防守型的转债品种将成为保险机构首选,如中行、国电、石化等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正股低估值的转债;而股性较强的转债在近期博反弹之后,还需等待重新跌出来的机会。

  在信用债方面,“由于央行态度在短期内尚难改变,预计7天回购利率中枢在4%左右,短融受益于资金面环比改善仍有下降空间,而长久期高等级债券的机会还需再等等。”他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钱荒还让不少保险公司尝到了投资渠道放宽带来的好处。“之前在固定收益领域,险资只能投入协议存款和债券市场,而另类投资渠道的放开,可使保险公司将新增资金或到期资金都用来购买债权计划、信托计划等另类投资项目,一般年化收益率也能达到6%至8%。”一家保险公司人士透露,“这次我们就抛售了部分债券,转而购买一些收益率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