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演苏:投连险不应该喧宾夺主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郝演苏:投连险不应该喧宾夺主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0月19日 09:11
    郝演苏: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保险教学与科研工作近20年,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0余篇。主编、参与编作教材、工具书60余部,获得各项奖励百余项。

    专访背景:

    9月17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内,南开大学与恒安标准人寿联合公布了中国首个寿险指数,并同时发布了"恒安标准寿险指数研究报告"。指数结果显示:2007年度寿险总指数为66.85分,其他六个一级指数的得分分别为关爱指数78.68分、财务展望指数65.98分、风险认知指数66.33分、行业印象指数58.27分、专业建议认知指数73.30分、购买意向指数59.49分。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首个寿险指数的诞生,将为国内保险界在学术研究和政府监管机关决策上提供一个专业、科学的标准和依据。很多业内专家还告诉我们:对于广大中国个人投资者而言,这个寿险指数的意义也是开创性的,它能够帮助投资者正确认识个人和家庭抵御风险损害的必要,改变对寿险和寿险从业人员的抵触情绪。

    表面红红火火的中国寿险市场,尤其是今年火爆的投连险市场中,其实隐藏着很多系统性风险和个人购买误区,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话题就从刚刚诞生的寿险指数谈起。

    人均寿险普及率最高的地区并非经济最发达国家

    据寿险指数项目主持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李桂华教授介绍,这份研究报告是在4870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产生的。调查选取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沈阳、青岛、济南等10个城市,调查对象为20岁-55岁的人群。在每个城市进行了以有效样本量500为基础的调查,共收回问卷5492份,有效问卷4870份,问卷有效率88.7%。与股票指数类似,寿险指数显示的分值越高,说明对寿险的认识越趋于正确,对行业的看法越正面,对寿险服务专业价值的认同度就越高。

    《钱经》:本次寿险指数显示出了一个让人感兴趣的数据,在国内城市总指数排名中,位于二线城市的青岛、济南和南京的得分,超过了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它反映了中国一个什么样的保险市场现状?

    郝演苏:国内的二线城市,也就是资本市场普遍相对不发达的城市中,人们对于金融产品的选择余地较少,因此反而对于保险产品的认知度更高。

    另外,国内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内,流动人口密度大。在指数采样调查中,如果采访到的属于流动人口,那么他们首先关心的肯定是自己,尤其在"关爱指数"的得分上就可能不及格了。我这里提供一个数据:全世界人均寿险普及率最高的区域是西欧和北欧,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经济最活跃的美国。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低收入不买;高收入远离本土保单

    《钱经》:在您眼里,中国保险市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郝演苏:我注意到一个情况,民政部最近公布了2007年上半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大概是1800多人,那个新闻发布会我也去了。但这1800多人当中,没有一家进行保险索赔。当然,由于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其中最多数显然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就是说,我们社会的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险普及率还很低。

    还有一个数据,是香港保监处公布的:2006年在香港的人寿保险税收当中,有58亿元来自于内地访客--"内地访客"的含义,无非就是内地人跑到香港旅游期间买当地的保险产品。显然,能够到香港旅游买保险的人应该是收入偏高的人群。

    这其实就是中国保险市场"两极化"最明显的体现:一方面,低端收入人群很少主动去买保险;另一方面,高端人群远离本土保险而去。

    《钱经》:那么在保险产品方面,中国市场中最突出的特点或者缺陷在哪里?

    郝演苏:按照中国保监会的公布,2006年在保监会登记注册的人身保险产品有1300多种,品种很多,同质化很强。在这1300多个产品当中,因为全部都是人身险产品,保险产品的保障标的非常单一,无非就是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这么多种产品,有没有必要?所以,我们在选择、购买人身险产品时是相当混乱和辛苦的

    打一个比方,就像2005年时中国的药品市场,一年时间居然批了一万三千多个新药,美国一年时间平均批准上市的新药才是十几种。而这一万三千多种的新药,无非是大包装换小包装,改换包装后一个新批号上又上市了。老百姓买药就太累了。

    最大的保险误区:所有人都买投连险

    《钱经》:保险究竟是保障?还是投资理财?

    郝演苏:中国保险行业从1979年恢复保险业开始,我作为过国内第一批专家,从1983年就开始在大学教授保险课程。但从1979年到现在,将近30年过去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红红火火背后,却是保险行业技术水平的大幅下降。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国际贸易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的海上国际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已经下跌到10年前的1/4。中国目前市场大部分的财产保险份额是车险,占比达70%。车险不需要考虑风险单位的评估,而有真正技术含量的涉外大型工程项目,费率却压得很低。外资保险在上海、广州市场上,产品责任保险的保费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

    回过头来再说中国的寿险市场,上周我到中国大饭店开了一个会,有一个领导讲话我觉得一针见血:中国的寿险产品也开始走向一个低谷,很多产品看起来很红火,但没有保障功能,大量的保险都是理财产品。中国将来的保险业将向何处去?

    《钱经》: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郝演苏:这个问题很复杂。一方面企业不得不以市场为导向,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寿险公司都是一样的,都开始做这种理财性产品。因为理财性产品可以迅速膨胀保费规模,可以使公司迅速获得资本市场上的收益。但是绝不能忘了根本,如果学校大量的办成人教育而忽视正规的学历教育,那么这个学校就有问题了。

    目前整个行业都在浮躁的状态下,只要能获得利益,别的考虑就很少了。在这种背景下,我想中国市场在发展当中肯定要经过一个过程,这里面包括行业监管机关,包括企业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保险到底应该做什么?保障为主,还是以理财为主?

    《钱经》:2007年,以投连险为标志的资型保险市场非常火爆,购买者也非常的踊跃,是否可以这样说:保险误区的一个体现就是特别热衷投连险的购买。

    郝演苏:投连险产品本身并没有错。一个市场会有消费者选择,主要取决于行业在这种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上。市场效应中,关键是如何向消费者讲明白产品,尤其不要出现2002年的投连风波那样的问题。

    2002年投连险风波的主要原因是:投连险的业务员不该将投连保单卖给不该买投连险的人。如果业务员面对的客户不买股票、不买基金,而你给他讲专家理财,那就麻烦了。

    投连险产品应该定位在中高收入阶层,或者是对资本市场有认识的人群。从目前地投连险销售状况观察,实际上到现在做的比较好是外资保险公司--它们规模不是很大,但客户定位非常准确。

    一个市场上,产品多元化没有错,就怕一窝蜂,就怕不分青红皂白的盲目购买。如果在包括乡镇地区都开设品牌产品专卖店的话,那这个品牌也就差不多快玩完了。所以,对于投连险产品的销售与推广,一定要谨慎,首先要看看行业能不能把握住;其次要看对营销员的训练能不能到位。
来源: 钱经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