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米期货连续4天创新高 粮价飙升加剧通胀压力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期货 > 期货滚动报道 > 正文
 
美大米期货连续4天创新高 粮价飙升加剧通胀压力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8日 08:51
    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引起各国警觉。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显示,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进入2008年以后,国际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其中大米和小麦价格均居高不下。一些国际组织对粮价高企可能引发的后果提出了警告。目前,不少国家及相关机构已对国际粮价上扬表示严重关切,并在研究措施积极应对。

    成因复杂

    多种因素造成粮价居高不下

    根据世界银行本月9日发表的研究报告,在过去3年里,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食品价格总体上涨83%。报告预计,2008年和2009年,粮价将继续居高不下。报告还预测,在2015年以前,大部分粮食价格都将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之上。

    关于粮价上涨的原因,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拉美地区负责人若泽·格拉奇亚诺本月10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它们包括气候变化导致产量下降、世界粮食市场供需出现变化以及农产品期货市场投机活动增加等。

    一些分析人士还指出,国际市场油价高企和生物燃料产业兴起也是造成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油价上涨不仅推高了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而且导致运输等农业综合成本上升。正在兴起的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和土地资源的消耗正在加大。

    有学者甚至认为,受供应紧张、农业成本上升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活动增加等因素影响,“世界已经进入高粮价时代”。

    形势严峻

    粮价飙升加剧全球通胀压力


    “民以食为天”,粮价飙升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

    从公众利益讲,粮价上涨将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高企的大背景下,粮价飙升还会增加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目前,印度、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或地区都面临较大的通胀上升压力。亚洲开发银行本月2日发表报告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通胀上升等因素影响,今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总体经济增速预计将由去年的8.7%降至7.6%。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展委员会本月13日在其春季会议结束前发表公报说,粮价大幅攀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世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粮价飙升有可能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中1亿人口陷入更贫困的状态,也可能使一些国家在过去几年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减贫成果出现转折。

    更严峻的是,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粮农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本月9日在印度访问时说,一些非洲国家和海地因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出现骚乱,“我们已真的面临一个紧急状态”。他呼吁该组织所有成员国领导人参加定于今年6月初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峰会,以讨论全球粮食短缺问题。

    应对建议

    加大援助暂缓生物能源生产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粮价上扬已经影响到一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引发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都提出了应对粮价上涨的计划,这些计划可以分为短期措施和长期战略两大类。从短期看,世行等国际机构都提出,应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力度,以减轻粮食短缺对贫困人口的威胁。

    世行呼吁国际社会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增加5亿美元援助,以满足低收入国家人群的紧急需要。此外,世行还计划在2009财政年度将其对非洲的农业援助贷款从4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粮农组织指出,在一些低收入国家,50%到60%的居民收入被用于支付食品开支,粮价飙升对这些国家的危害尤其严重。粮农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加大援助力度,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目前的局面。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出暂缓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和减少粮食浪费等措施,以确保食品粮供应。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今后几年粮价都可能居高不下,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进而缓解粮食供应短缺问题,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其中,发展中经济体可以通过增加农业投入、依靠科技进步、稳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增加粮食自给等措施,从中长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芝加哥大米期货连续四天创纪录

    国际大米期货继续着飙升行情。昨天,美国芝加哥交易所稻米期货大幅飙升,接连第四天创出历史新高。土耳其和菲律宾公开招标购买粮食的消息刺激了市场原本就相当紧张的神经,在大米的带动下,小麦,玉米和大豆期货也出现攀升。

    截至记者发稿,大米主力5月份合约在电子盘交易中上涨45美分,涨幅超过2%。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大米期货价格足足上扬了一倍,包括越南、泰国、埃及和印度在内的多个国家限制大米出口,以满足国内需求。菲律宾政府近期宣布,将于五月五日前采购50万吨大米。采取相同措施的还有土耳其,土国家粮食局也可能会购入多达18万吨的大米,以平抑国内价格。在菲律宾,政府正加大力度对水稻囤积居奇进行打击,政府的目标是切断不法商人与部分官员之间的联系。

    生物能源改变了粮食需求结构

    生物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应用改变了全球粮食的需求结构,粮食正在由传统的饲用、食用用途向工业原料和能源概念拓展,目前全球粮食库存水平处于20多年来最低水平。一些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国际粮食价格都将保持上涨趋势,不过中国能够维持目前的粮食供应紧平衡状态,前提是中国以生物能源生产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工业要合理规划,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油价上涨加速生物能源生产

    全球粮食总体供应紧张,价格处于上涨趋势之中。自2007年1月3日至昨日记者发稿时为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上涨了90.45%,玉米价格上涨了57.11%(若从2006年8月份开始计算,玉米价格涨幅超过了195%)。同期大豆价格上涨了95%。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市场总体上处于有效需求不足状态。不过自2006年开始,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以美国为首的粮食生产国开始大规模利用玉米、大豆、甘蔗和棕榈油等农产品生产生物能源,导致世界粮食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一些专家预测,传统的粮食价格波动周期已经发生改变,未来10年粮食价格将呈明显上涨趋势。

    美国农业部世界农业展望局局长班奇本周在北京的一个粮食论坛上表示,持续升温的生物能源投资,尤其是燃料乙醇的生产,已经对农产品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世界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现在已经超过了每桶100美元,这导致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工业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预期,并且规模还在扩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根据美国农业部4月8日发布的最新月度供需报告,预计2007/2008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7.7亿吨,而美国玉米产量就达3.3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00%。

    生物能源产能增长推高粮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成贵表示,本世纪以来,美国玉米和植物油一直处于需求不足状态,为了缓解本国供应压力,美国采取了鼓励生物能源生产的政策,通过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将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转化为能源,来消化其剩余的玉米产量。2007年美国通过了新能源法案,新能源法案规定,2008年美国汽油中掺混的可再生能源要达到90亿加仑,2015年以前要达到150亿加仑,2022年要达到360加仑。

    美国玉米种植者协会有一个著名的“15x15x15”展望,即2015年,美国玉米产量达到150亿蒲式耳,约合3.8亿吨,而美国燃料乙醇的“产量”将达到150亿加仑,约合5678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这些乙醇将消耗1.36亿吨玉米。

    班奇表示,在未来几年内,美国生物能源将主要来源于玉米生产的酒精,虽然包括美国在的全球玉米产量在增长,但是美国的燃料乙醇制造产业长期的需求仍然会将使全球的玉米价格在高位运行。2007/08年度美国用于燃料乙醇生产的玉米将达到32亿蒲式耳,相当于生产86亿加仑的酒精,2008/08年美国加工玉米的产能达到41亿蒲式耳,用以生产110亿加仑的乙醇。

    此外,日益增长的生物柴油产能对大豆价格大幅度上涨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2007/08年度美国的大豆产量降低,生物柴油的需求旺盛以及豆油和豆粕强劲的出口需求,使得大豆的库存减少了76%,这直接导致了全球大豆的价格达到了历史新高。

    一些专家表示,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且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2007/2008年度世界谷物期末库存预计与期初库存相比将减少5%,仅4.05亿吨,库存消费比将低于15%,而世界粮食库存安全线公认为17%-18%。

    中国库存消费比高于安全线

    自2006年生物能源生产大规模兴起后,中国以生物能源生产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项目也开始快速扩张。以国内玉米产量最大的吉林省为例,据本报了解,目前吉林省玉米深加工项目的实际加工能力为500万吨,其中以生产玉米淀粉、赖氨酸和淀粉糖为主的玉米加工能力为315万吨,生产乙醇(燃料乙醇+食用酒精)的玉米加工能力为285万吨。吉林省在建的玉米加工能力为605万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也是中国头等重要的问题。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发改委去年还发布了《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决定将玉米深加工规模控制在玉米需求总量的26%。当前,中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四年增长,粮食库存保持非常高的水平,库存消费比也远高于国际上公认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

    哈尔滨龙马咨询公司总经理刘兆福表示,只要中国不发生连续的大规模自然灾害,控制好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规模,中国的粮食供应会得到保证。不过,目前中国主要的问题是植物油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因为国情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大规模减少粮食耕地面积来扩大油料耕地面,来保障植物油供应。2007年中国植物油进口总量超过1000万吨,大豆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

    据了解,国务院在今年对粮食问题的政策研究中,已经将保证粮食安全问题列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油料生产原则上不能与粮食争地。(刘文元)

    供应会大量增加粮食问题不值得过分忧虑

    粮食问题不值得过分忧虑,更不必恐慌。粮食是充分竞争的产品,一旦粮价上升到盈利水平,就可以立即诱发出大量的供给。因为世界粮食的总产量太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操纵粮食价格。并且,粮食的国际贸易和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继续发挥作用。

    最近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不断上涨的粮价上,多个国家的领导人、IMF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都对高粮价发出了严重警告,部分国家还发生了社会动荡。

    对于粮价上涨的原因,人们有不同的解读。大体归结为四个原因:一是干旱;二是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富裕起来之后,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三是粮食被用作制造生物能源;四是高油价造成粮食运费上升。

    虽然去年澳大利亚这个粮食大国发生了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粮食减产,但是,俄罗斯、美国等主要粮食出口国生产情况良好,结果世界的粮食总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增加了;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粮食产量一直持续增加,中国还出口了991万吨粮食;高油价造成粮食运费上升是肯定的,但是,粮食国际贸易的规模很大,平均每年2亿多吨,运费上涨对单位粮食价格的作用很有限。

    所以,此次粮价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等40多个国家用粮食制造生物能源,特别是用玉米炼制乙醇。玉米价格上涨,引起了连锁反应,波及其他品种,造成粮价全面上涨。

    总体来说,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不在于供给方面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出现了新的需求,即石油替代品对粮食的需求迅速增加。跟高油价相似,低粮价的时代也许过去了。但我认为:粮食问题不值得过分忧虑,更不必恐慌。

    第一,世界粮食尚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高价格其实并不是最让人忧虑的,真正的威胁在于,粮食供给能否在需求强劲增长时相应增加。

    粮食是充分竞争的产品,种粮本来无利可图。但现在粮价持续飙升,一旦价格超过其平均成本,种粮就可以获得经济利润。粮食的生产并不困难,任何一块普通的土地都可以生产出粮食,并且可以年复一年地生产。一旦粮价上升到盈利水平,就可以立即诱发出大量的供给。比如种粮的土地供应会增加。现在,世界粮食土地供应增加进而产量增加的潜力不但存在,而且比较大。以美国为例,由于农产品供应长期过剩,美国一直对部分土地实行休耕;美国的大部分土地每年仅播种和收获一次,实际上,完全可以做到耕收两次。欧洲粮仓乌克兰,以及新兴的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都有大量的闲置土地。一旦粮价上升到赚钱程度,这些处于闲置的土地,将会被投入到生产中去。

    第二,人为操纵粮价的难度很大。

    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美国等八个主要出口国,联起手来,控制生产和出口,必然造成粮食价格不可遏止的上升,出现人为的粮食短缺甚至人道主义灾难。这个担心有道理,也不排除个别国家有这种阴谋,但是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世界粮食的总产量太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垄断粮食的生产,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国家能完全控制价格。这是粮食安全的市场制度性保证。

    操纵粮食价格的前提是进行串谋,统一行动。但这些国家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相互之间存在冲突。即使是欧佩克,也常常不能达成控制产量提高价格的协议,就是有了这样的协议,也难以得到实际执行。这就是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每个国家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行事的,包括自己的农民的利益。

    另外,也许有的国家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和能源战略的考虑,确实想把粮食作为一种“武器”来使用,但是粮食跟石油不一样,石油可以长期封存,石油生产具有某种垄断性。而粮食不能长期保存,久了就会腐烂失去价值;粮食有千千万万的个体生产者,如果粮价高企,出口可以赚钱,政府最终难以阻止国民对粮食出口的需要,否则会付出过高的政治经济代价。

    第三,生物能源生产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是平稳的。

    乙醇等石油替代品的前途并不是很明朗,比如它的成本就现在来说还是过高,而且粮价越高,成本也就越大,所以用于生产乙醇所需要的粮食的总量是有限的,并且增加也将是平缓的。在制造乙醇需求的刺激下,玉米价格上升,导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其他作物面积减少,最终,玉米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价格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乙醇需要的玉米量会下降,其他不需要粮食为原料的石油替代品的开发也会被试验和发展,所以,由于生物能源需求导致的粮价上升将逐渐趋于平稳,不会无限制的上涨。

    第四,粮食的国际贸易和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继续发挥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新的需求出现,造成的粮食供给暂时缺乏,曾经多次发生过。但是以最近半个世纪为例,其间世界的人口翻了一番,但世界粮食总产量却不断增加,人均占有粮食从1961年的277公斤,提高到2006年的358公斤。除了供求的自动调整,还有两个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是粮食的国际贸易,粮食的国际贸易,使得适合生产粮食的国家不断增加粮食产量,通过出口盈利,交换到所需要的其他产品。二是农业科技不断进步,比如袁隆平教授的超级杂交稻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单产。

    正如世界粮食计划署所说,目前世界粮食的总产量足以供世界食用;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的粮食基本能自给,特别是中国的粮食储备充足。日本和韩国等粮食进口大国仍然能买得起粮食;国际的救济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比较健全,而且运转正常,可以帮助饥荒国家缓解困难;而能源需求造成的粮价上升,将会随着粮食供给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以及粮食的国际贸易而趋于平缓。总之,形势虽然严峻,需要认真应对,但是过度恐慌是不必要的。

    世界经济论坛热议粮价

    在16日闭幕的第三届世界经济论坛拉美会议上,全球粮价上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萨尔瓦多总统萨卡16日在世界经济论坛拉美会议上说,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已成为一个“风暴”,甚至可能发展成“飓风”,将拉美近些年取得的经济成就一笔勾销,并危及社会稳定。

    美洲开发银行行长莫雷诺说,用粮食制造乙醇等生物替代能源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最大因素。

    麦肯锡咨询有限公司经理路易斯·安德拉德说,全球粮价上涨走势是否在短期内能得到控制难以预测,但控制粮价上涨的最好办法是增加粮食供应,像巴西等国家在扩大耕地方面都很有潜力。安德拉德说,要对付粮价上涨,各国政府在扩大耕地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灌溉和道路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粮食增产增收。

    洪都拉斯总统塞拉亚在会议上说,国际组织应当采取紧急措施以应对全球粮价上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曼宁也说,政府应当在此时发挥调节作用。
来源: 中金在线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