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bor渐具基准相:自2007年1月4日开始正式运行,Shibor报价与货币市场真实利率关联度越来越高。作为央行重点打造的目标基准利率,Shibor市场地位不断提高,基于Shibor的利率市场化将成为未来债市重要看点。
货币调控加码:面对“三过”困境和“两防”重任,2007年货币政策调控不断加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0次、5.5个百分点,1年期定存利率提高6次、1.62个百分点,定向央票发行6次、7050亿元,两次使用特种存款回笼城商行和信用社资金。
通胀担忧升温:2007年通胀算得上是与流动性同样热门的词语了。CPI同比涨幅连续数月超过6%,11月份达到6.9%;债券的收益率相应被迫上升,债市曾经跃跃欲试的反弹也无果而终。
特别国债发行:2007年债券市场迎来了巨无霸——1.55万亿元特别国债,不过绝大部分被央行收入囊中。市场在经历了之初的恐慌后重归平静,市场化发行的2000亿元被市场从容消化。特别国债在改变债市托管期限结构的同时,也为央行的流动性调控和债市发展提供了利器。
银行担保退出:银监会2007年10月12日发布《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银行担保退出企业债、公司债等。这是一把双刃剑,主体信用等级相对较低的债券发行面临严峻考验,但也为真正意义上的信用产品市场发展扫清道路。
企业债志在创新:2007年发行规模有所增加,推出抵押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核准程序将由先核定规模、再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但由于银行担保退出、公司债竞争、投资主体限制等因素,企业债地位有些尴尬。
公司债横空出世:公司债最终在证监会的主导下出台,并获准进入银行间市场流通。公司债采用了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在方便企业融资、加强债市与实体经济联系的同时,最为显著的意义可能在于可以引入竞争、加速创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短融券遭遇寒流:年初福禧短融券的成功兑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担忧,但由于政策紧缩、新股发行冲击、美国次债危机蔓延等利空影响,短融券再次遭到市场冷遇。
可转债市场萎缩:正股大幅上涨使得部分转债触及赎回条款,2007年18只转债因此而退市,加上部分转债的转股,市场规模缩减近1/3,边缘化迹象显现。
衍生品快速发展:2007年前11个月利率互换交易本金额超过2000亿元,其与浮息债的套利组合被研究员们多次推荐;2007年债券远期交易券面总额超过2500亿元,是2006年的近4倍;2007年11月1日,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正式推出;《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正式发布,并已有多家不同类型机构签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