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千点关口股市资金面受考验
|
|
|
央行年内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冻结流动资金将逾1800亿元
六千点关口股市资金面受考验
专家:大盘短期仍呈上涨趋势,但中期调整风险日渐增大
10月13日,央行在年内第8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调至13%,达到近10年来的历史高位。本周,市场会因为资金面的变数而出现调整吗?专家认为,央行上调准备金率的单一举措对股市影响有限,但近期大盘调整压力正在积聚。
专家预计年内还可能加息
对央行突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建海认为,这次提高准备金率大概一次性回收1800亿元流动资金。从经验来看,提高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并不好。目前依然是负利率时代,央行加息应该是常态,预计年内还会加息。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表示,外贸顺差增加、外汇储备攀高,是央行本次调整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
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新法预计,央行将在10月底加息,而且可能采取加息54个基点的做法。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表示,股市对此不必过于担忧,加息等手段不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短期股市影响有多大
今年以来,在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股指大多能低开高走最终收阳。在6000点关口,这一现象会重现吗?对此,曹建海认为,此举对股市冲击6000点应该有一定的影响,毕竟后续资金势必会受到政策的心理影响。
贺强则认为,货币紧缩的手段对资本市场的冲击有限,预计周一有望重现低开高走。由于目前沪指已经逼近6000点,点位较年初已不可同日而语。在10个月内连续8次提高准备金率后,投资者需要保持一定的风险意识。
上周五,大盘一度急跌探底,尾市收出长长下影线。对此,张新法认为,不能排除市场对紧缩政策的先知先觉。李迅雷则认为,上周五的调整应该是正常的,振幅大但跌幅并不大。
中小投资者如何看待上调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呢?据金融界网站一项有1595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有52.6%的人认为影响不大,股市将继续走牛。32.77%的人认为,短期会有影响,大盘将震荡调整。9.6%的人认为中期顶部确定,年内将不再有新高。还有5.03%的人认为还有待观察。认为周一会低开高走或者高开高走的人分别为51.57%和14.89%,认为低开低走或者高开低走的人分别有18.18%和10.66%,还有4.7%的人认为说不好。
6000点之上能否淘金
截至上周五,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已达69.44倍,市净率达6.3倍。而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股市在泡沫顶部时的市盈率也是在六七十倍的水平。
眼下,中国的股市和房市都是一片火爆。对此,经济学的普遍观点是,通胀实际上是货币现象,原因是过多的资金在追逐过少的商品。央行的上调准备金率的解释是,"加强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这对股市和房市何影响呢?中国银行全球金融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认为,此举对于收缩银行放款速度起到一定作用,进一步抑制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降低资产价格过快增长,有利于缓解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
面对国家不停出台的调控政策,不少散户后市的操作策略明显趋于谨慎。据金融界网站调查结果显示,有47.70%的人准备半仓操作,合理控制操作风险。25.68%的人拟持币观望,等待更好买入时机。有14.25%的人认为顶部已现,逐步减仓,退出股市。持有说不好观点的人则占12.37%。
虽然大盘短期可能上涨,但机构对10月大盘的表现开始持谨慎态度。申银万国策略研究员陈李认为,在估值分析难以提供有效判断情况下,投资者纷纷把判断视角投向资金。一方面,资金呈现趋于"减少"状态。部分基金公司出现赎回压力,一些银行代销系统的数据也显示赎回压力近期加大。另一方面,外围流动性似乎依然充沛,个别基金扩募的数据惊人,500亿规模以上基金和300元以上的股票同时出现。
在市场资金供给减少的同时,两市个股的"二八"格局逐步转变为"一九"格局。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上周仅有584只股票上涨,而下跌股票竟有1014只。
"在流动性过剩的大经济背景和高估值市况下,10月份A股市场的波动性会进一步加剧。"兴业证券研究员张忆东则认为,针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采取调控措施,比如,加息、大盘股持续扩容、港股自由行和QDII等投资海外的举措加快推行等,会导致市场的快速调整。
权威声音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防范银行风险,提高房贷首付比例,甚至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手段更具有针对性。这也是针对当前金融风险变化采取的一个与时俱进的举措。同时,适当运用金融杠杆,加大调控力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加强金融调控力度,抑制流动性过剩矛盾。现在外汇储备增长迅速,不得不使央行放出大量基础货币,这是造成国内流动性矛盾的一大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是为了对冲过多的流动性,目前中国经济的确有从偏快向过热的趋向,而资产价格涨幅较快,也是流动性过多的折射。
|
来源:
深圳特区报 |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
|
|
|
|
热点新闻 |
|
|
|
|
|
|
财富世界 |
|
|
|
|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