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善与恶之间 疯狂的中国平安到底想干什么?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股市 > 公司新闻 > 正文
 
在善与恶之间 疯狂的中国平安到底想干什么?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3月21日 08:37
    平安保险的天量增发对于投资者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股市,但对这一行为的评价还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侯

    “这是一次让我永远难忘的股东大会。”董宝珍对《新世纪周刊》说。董是一名来自内蒙古包头的投资者,他指的股东大会是3月5日中国平安于深圳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这次大会旨在通过中国平安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约800亿元)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再融资方案。最终超过92%的赞成票使此次高达1200亿人民币的融资计划得以通过。

    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准确表现当时现场强烈的对立情绪。实际上,“这是我所经历的所有股东大会中参会人数最多,正反攻防最激烈,会议气氛最活跃的一次。”作为职业投资者的董宝珍经常出入各种股东大会,但这一次让他感觉不同。

    股东大会上,除了平安集团高管悉数到场外,平安外资股东汇丰集团总经理兼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执行董事王冬胜亲临会场;作为平安的主要股东,首都机场集团、中石化、南方航空均派员出席本次股东大会;华夏、工银瑞信、中银成长、景顺成长、巨田、大成等多家基金公司负责人和基金经理人也亮相现场。此外,到场采访的记者过百名,其中香港各大主流媒体和财经媒体几乎全部到场。

    实际上,平安股东们异常的反应源于中国平安更加异常的融资计划。早在今年1月21日,平安就公布了此次惊世骇俗的融资计划,当日平安A股就已跌停报收,而舆论的反应甚至比股市更为激烈,压倒性的观点认为,平安此次增发是“疯狂的圈钱行为”。

    大多数平安的中小投资者把这样的观点带到了此次股东大会,并且把愤怒发泄到了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的身上,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投资的公司进行如此巨额的融资,却不向他们解释这些钱到底用来做什么。

    “这次再融资主要考虑到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平安需要增加资本;另一方面,在考虑确保公司核心主营业务发展之外,用于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且这些项目仍然围绕中国平安的主营业务,也是为了加快主营业务的发展。”马明哲非常镇定地解释。当然,这与公告一般无二的解释根本无法满足股东们对于真相的渴望。

    会场变得非常混乱,对于公司管理层的质问以及不同立场股东之间的争吵交织在一起,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最大规模的再融资计划的顺利通过。下午6点,记票结果公布,身为政协委员的马明哲在保安的簇拥下离开会场赶往北京,把一大堆未解之迷留给了现场的股东和媒体。

    平安到底想干什么

    目前已经实施的再融资项目最大笔金额为海通证券的260亿,尚未实施的项目中最大笔是中国石化300亿分离交易可转债,但这些与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规模来比均可谓“小巫见大巫”。同时,此次增发也是距2007年3月1日平安A股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该公司的又一次融资行为。

    由于中国平安除了“补充资本金”这样堂而皇之的理由之外,没有再公布具体的细节,因此,关于此次融资计划的目的就只能凭借股东和媒体的猜测。虽然可以肯定平安有意利用这笔钱进行大规模的并购行动,但对于并购对象的猜测五花八门。

    在国际上,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急需补血,很多金融人士亦认为这对中国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1997~1998年金融危机过后欧美企业、金融机构也在东亚廉价收购了不少金融资产。“与其扩大QDII规模,从而只能充当相对被动的财务投资者,不如通过国内企业、金融机构去收购海外资产,将其纳入中国企业及金融机构的整体发展战略,从而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利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

    而平安作为一家有外资背景的金融企业,对于海外扩张一向表现得非常积极,去年还以18.1亿欧元入股欧洲富通集团。

    目前资本市场盛传的平安的“绯闻女友”中有一位是其股东汇丰控股,有消息称平安将斥资600亿元收购汇丰控股5%股权。尽管2007年损益状况尚未出炉,在花旗银行爆出天量亏损之后,近日汇丰控股股价也一路狂跌,21日其港股再跌4.05%,股价已较2月前下挫近三成。按目前汇丰控股约1.3万亿港币的总市值,平安的600亿头寸将刚好购入其5%的股权,并藉此有机会提名一位董事进入董事会。

    而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平保巨额集资或有意收购英国保险商英杰华及保诚。英杰华成立于1696年,总部设在伦敦,在2005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5位,是英国最大、世界第六大保险集团。保诚于1848年成立于英国伦敦,是英国规模最大的金融及零售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而在3月5日,平安保险就再融资方案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集团总经理张子欣“计划投资更多以欧元计价的资产,以及收购更多的银行”的表态也与以上猜测暗合。据媒体报道,平安保险拟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40亿欧元投资付汇额度,这也可理解为为其收购行动铺路。

    除去海外收购,平安还有可能正觊觎某家国内的银行。此前,平安集团已经确定了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大支柱发展定位。实际上,平安对国内银行的收购行动早已展开。2003年平安就和汇丰联手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2007年8月平安收购了深圳商业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但是这些银行都只是一些区域性银行,对于一心想做成全国性银行的平安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其胃口。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资产价格较为便宜的华夏银行有可能成为平安下一个目标。

    根据其发展战略,平安很可能用募集资金投入到境内外相关金融企业的收购,而目标对象很可能涉及上市公司。基于这个假设,根据收购上市公司的惯例及国内现行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的约束,事先一定会特别保密,以免股价波动。

    疯狂的平安

    尽管有这么多潜在的投资可能性,但平安并没有因此摆脱圈钱的恶名。在股东大会的表决中,平安最大的基金流通股股东诺安基金对中国平安涉及再融资的三个议案投了反对票。

    “投反对票是出于最大限度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平安的资本金比较充足,没有必要再大规模融资,而且融资后投资项目质量如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诺安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股东大会之前专程拜访了这些基金公司,以争取他们对增发的支持。

    “这是一种近乎于失去理性的融资,近乎于疯狂的扩张,令常人无法理解!”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说。他认为,企业怀有做大做强的理想没有错,但是落实到实际上还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花旗银行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也不是说,因为美国次贷,随便一个公司融到巨资,就可以一夜之间取花旗而代之。企业决不是盲目做大就好,规模大了,反而更缺乏持续成长性。

    股评家黄湘源则认为,平安新的融资计划基本已经确定用于海外投资,但如果投资于西方,特别是投资于西方金融机构,极有可能间接为美国次贷危机埋单。中国银行参与的美国次债,中投公司投资的美国黑石和英国巴克莱,无不身不由己地陷入了为美国埋单的危机。

    但是,作为一名平安的中小股东,董宝珍展现了对这一问题不同的视角。他认为平安的融资动议不对头,投资方向有问题,市场可以让他崩溃,融资额可以大幅缩水,众人用脚投票,股东可以罢免管理者。但要尊重企业经过正常程序通过的决议,要维护这种市场机制,决不能被所谓的民意拉着鼻子,干涉企业的日常经营。

    “美国有句谚语——跟着盖洛普民意测验走的永远不是好总统。让市场来教育民众,而不是充当家长来评理。”他说。在那次股东大会的表决中,他投了赞成票。

    来源:新世纪周刊
来源: 金融界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