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湘
【农村金融时报】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对农信社来讲,“互联网+”战略既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推进金融服务与发展转型的带来了重大契机。
顺应新常态
长久以来,作为服务地方“三农”事业的金融主力军,贵州农信坚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量丰、质优、普惠的金融服务。当前农信社服务的“三农”市场正显现出一系列发展新常态:
首先是互联网金融不断深入农村市场,农村金融服务将不断多样化。一方面农村市场已被互联网企业锁定。如:阿里已经进驻贵州,拟构建农村电商,为进一步提供金融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已开始了农村电商项目。
其次城镇化加速推进,带来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持续转化。
再次新农村建设引领,带来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时代机遇。当前,贵州持续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农村。
最后是农业发展提速,带来了经营主体和生产方式的全新升级。在国家和地方政策鼓励下,贵州本地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及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成长迅速。
如何在新常态中抢抓机遇、谋求跨越,就意味着需要顺应新常态、开拓新思路、践行新方法。结合当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手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设备在农村加速普及的大环境,贵州农信充分融入“互联网+”理念的金融服务才能够更科学、高效、精准地满足农村地区、涉农主体的金融新需求,才能够切实将普惠金融深入引向贵州 “三农”发展事业。
后发优势明显
贵州农信社自2003年迈出深化改革步伐,在地处西部、服务三农、二级架构等特有背景下,日益体现出后发赶超优势。同时,在大力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清晰战略导向下,“互联网+农信社”这一领先理念与传统机构的巧妙融合在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体制建设方面,农信社特有的二级法人体系,近年来,大力打造“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战略。其中,省联社引导各行社始终以“三农”、小微、社区为市场定位,努力发展各行社成为现代化精品小银行。省联社自身以加速提升信息科技的支撑服务水平为第一驱动,促进系统资源整合,进一步丰富面向各行社的资金、业务、风控、协调等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大平台”的综合支撑能力。
在农村信用平台建设上,贵州联社已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13个,信用乡镇622个,信用村9599个,信用组77613个。
贵州农信社的金融产品、信贷产品在近年来,经历了市场的检验,被广大客户所认可。
由于已经在贵州经营多年,贵州联社的营销优势是其他机构不能达到的。贵州农信充分发挥二级法人灵活、快捷等特点,在营销手段上充分实现了多样化和本地化,尤其是工作人员熟悉当地优势,在产品营销中具有良好的人脉资源。
“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基于贵州农信现状,结合“互联网+”发展思路,针对贵州农村市场新常态和金融新需求,笔者认为,贵州农信应探索精准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具体突出四项重点:
“搭平台”。贵州省联社要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建设贵州“三农”服务云平台(简称:贵农云),为贵州“三农”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
“创产品”。 农信社作为传统金融机构,适应“互联网+”发展模式,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做到了解客户、为客户提供整合的服务渠道、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服务和创新金融服务。
“抓营销”。互联网时代的金融营销策略,内容的实质化以及企业内力的扎实修炼和创新将更加注重营销的精准化、内容的实质化以及企业内力的扎实修炼和创新。
“防风险”。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企业要从技术、业务操作、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调整转型升级期,尤其是农村经济在国家引导、地方支持、民企参与的多方合力下,迈入繁荣发展新阶段,需要农信社把握经济运行脉搏、市场主体需求,主动对接“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背景,将互联网战略思维应用于平台建设、产品开发、营销策略、风险防控等工作领域;同时扎实做好信息科技建设、产品渠道铺设等基础工作,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才能保持农信社的健康持续发展,也才能为促进贵州“三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