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9%这只靴子落地、外界猜测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会如何变化时,央行向市场传递的积极信号是“双降”。央行此次降息降准意在“两稳”:稳增长和稳汇率。
在笔者看来,与其说“双降”是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和市场预期,不如说是释放了重要的金融改革加速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表述,标志着金融改革大提速,利率市场化完成。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较之前有所放缓,CPI持续回落,通胀压力明显减轻,有助于降低市场利率波动,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好时机。
之前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可能继续下行,这给金融改革与市场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过,这并没有让金融改革的步伐停下,反而有不断加速之势。
可以注意到,李克强总理日前对金融领域作的讲话透露了大量金融政策信息:从松货币转向促改革——即从单纯的货币政策放松、增加流动性供给,转向重点推进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未来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分为几个方面:一是放宽金融市场准入,社会资本成立民营银行可能更加容易。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形成汇率机制改革,人民币的国内国外定价将会更加市场化。三是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四是加大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力度。
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将从上海自贸区破题。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试点,确定在上海自贸区逐步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同时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以及支持依法设立境外股权投资基金等。
事实上,早在2013年1月,央行便将“积极做好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相关准备工作”列为重点,但进展寥寥。此前有消息称,上海自贸区QDII2试点最快有望今年上半年启动。央行考虑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取消5万美元的年度购汇额度限制,不再设上限。
按照上海自贸区已出台的文件,上述符合的条件包括在自贸区内就业,并在上海纳税满一年以上。QDII2试点的投资领域主要包括移民投资、房地产投资、股权投资和实业投资,但需要提供资金来源的合法证明。
值得关注的是风险控制。此前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进展缓慢,原因之一便是出于对宏观风险的担忧。央行曾强调,中国将采用有管理的可兑换概念。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后,将继续管理资本项目交易,包括通过宏观审慎措施限制来自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以及维持币值稳定和金融环境安全。
在QDII2传闻中,同样提及了风险控制方面的内容。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称,根据目前的信息,符合条件的个人不再受外汇额度限制,但出于宏观审慎要求,央行总行内部将设置总额调控线。
若国内资本流出境外过多,涉及到国家金融安全稳定,央行也可能提出总额限制。资金流动是双向的,有出去的也有进来的,只要双向平衡,影响就不大。也就是说,央行对QDII2的改革仍然留有后招,将尽可能避免过于激进的改革对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性造成伤害。
将QDII2试点放在自贸区,应当也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在设立之初,自贸区这一载体便承载着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重任,如今终于将破题落地。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日前谈到中国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时表示,中国将分步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确保风险可控。王小奕认为,经济面临波动不会影响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的努力,至于QDII2何时出炉则尚未确定,但未来开放资本账户的方向不变。
对于外界关于央行干预人民币汇率的质疑,王小奕表示,任何国家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都是存在的,而中国的外管局要求下属分局对异常企业行为进行核实,这并不是干预。他同时还透露,中国跨境资金流出的速度在减慢,而外管局现在在研究托宾税,以减少跨境资金大出大入。
处在经济下行和金融开放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其金融开放不得不面对不同的需求,这导致了金融政策中的矛盾现象,加大了未来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改革止步。
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在国外的进展明显快于国内。中国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本账户改革与开放,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来。(作者为《中国经济时报》社评理论部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