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戚伟) 10月23日晚间,央行再度公布“双降”方案。这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年内第七次下调,而“双降”也已是年内第三次。
央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央行在下调一年期存贷基准利率的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可以认为是一种互补,目的在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居民存款利率可能会不同程度地高于存款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货币使用价格决定权交还市场主体,有利于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让银行根据存贷情况,自主决定存款货币的价格。实际运行中,个别银行可能已经超出之前1.5倍的限制,央行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允许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出让一部分利润,最终将让储户受益。
央行同时决定,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且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杨志勇提出,国外有不少学者认为,存款备金率完全可以降至“0”。一直以来,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较高,甚至过于强调安全而降低了货币的使用效率,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束缚。虽然央行今年已多次降准,但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记者注意到,央行今日在答记者问中提到,“当前我国物价整体水平较低,因此基准利率存在一定下调空间。”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内投资、工业品需求明显放缓等因素影响,CPI和GDP平减指数走势有所分化。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合理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繁荣。物价水平增长缓慢不会明显地“刺痛”消费者,但长期来看,将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循环,减少就业岗位的增加,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也要看到,“降息”操作将进一步促使资金离开“银行储蓄”,同时理财金融产品的回报率也可能继续降低,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难度继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