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A股震荡暴露基金加仓 暗中迎接中期反弹行情

2015年10月23日 08:45    来源: 金融投资报    

  连续反弹近10个交易日之后,A股市场于10月21日突遇大跌“偷袭”,令明媚的反弹行情添了一丝愁云。不过这也暴露出不少基金在此前已开始加仓迎接中期反弹行情。

  大跌透露基金已加仓

  21日大跌当日,中邮创新优势、中邮核心竞争、信诚深度价值、金鹰核心资源的净值跌幅均超过8%,这表明部分基金的仓位已经开始加重。

  10月以来的反弹行情为深秋的A股市场点燃了一团火,融资余额终于重新回到1万亿元关口。然而10月21日,A股午后忽然变天,两市开始大幅跳水,最终两市有超过900只个股跌幅超过9.90%。秋收行情闪了一下腰。

  不过,这也测试出,目前部分基金仓位已开始加重。

  WIND数据显示,10月21日包括普通股票基金、指数基金、混合型基金在内,算术平均跌幅达到3.97%,共有4只基金跌幅超过8%,分别是中邮创新优势、中邮核心竞争力、信诚深度价值、金鹰核心资源,跌幅分别为8.51%、8.13%、8.01%和8%。可以猜测,这些基金均是当前重仓基金的代表。其中中邮创新优势成立于7月23日。

  此外,包括国联安优选行业、信诚新兴产业、中邮信息产业、交银国证新能源、交银国证新能源等在内的101只基金跌幅超过7%,显示了在反弹行情以来,基金已逐步加重仓位。

  以浦银安盛战略新兴产业为例,该基金在二季度末的仓位只有1.73%,从其净值表现来看,8月下旬开始,该基金已逐步加仓,净值波幅增大,而21日跌幅超过7%,可以猜测其仓位已较重。宝盈睿丰创新、博时卓越、招商深证TMT50ETF联接、中航军工、海富通中证低面碳、平安大华新鑫先锋、诺安平衡(320001,基金吧)等多只基金在二季度末的仓位都低于6成,甚至在10%以下,但在21日的跌幅都达到6%至8%之间。

  来自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随着国庆后市场连续反弹,基金仓位继续随市攀升。加减仓幅度最大的基金仍以成长风格为主,最主要还是在于创业板弹性较大。此外,前期轻仓的基金加仓意愿增强,尤其是指数基金,如长盛同瑞、富国中证军工等加仓逾10%,业绩随市提升。

  中期反弹不会就此夭折

  短期来看,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当日A股大幅下跌的原因是获利资金的抛售。中期来看,上投摩根表示,市场筑底,流动性回流,市场趋暖的格局没有结束。

  就当日的市场来看,指数午后出现跳水,跌停的个股络绎不绝,与之前两市频频遭遇的千股跌停的情形很相似。不过,有业内人士指,这次大跌是在市场积累了很多获利盘的情况下出现的,与此前的恐慌性下跌出逃有本质的不同。而10月22日,A股市场就扭转跌势,创业板指大幅反弹近5%。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当日A股大幅下跌的原因是获利资金的抛售。国庆节后,A股开始全面反弹,结构上偏重于科技成长板块。自9月中旬的低点估算,创业板指的累积涨幅达30%以上。由于短期涨幅可观,前期进场的获利投资者有落袋为安的计划。

  南方基金则表示,从技术面来看,大盘面临60日均线和前期3400点至3500点之间跳空缺口的压力,并且前期在3600点下方套牢盘较多,压力较大;加之节后市场温和上涨,一直未能有效回调,因此,昨日市场调整属正常调整,但跌幅较大,需要继续观察,短期大盘可能进入强势震荡状态。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基金仍然表示看好未来的行情。上投摩根表示,中期来看,市场筑底,流动性回流,市场趋暖的格局没有结束。目前尚不能判断调整是否已经结束,将观察调整的形态,择机而动。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也认为,在获利了结与回踩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反弹行情还是遭受了压力位的重挫,但十三五规划的利好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转变、市场目前估值仍处在合理区间也决定了调整的幅度不会太大,中期反弹不会就此夭折,但有一次的风险教育过后也提醒投资者,此轮反弹更需强调谨慎,切忌盲目追高。

  因此在策略上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认为,仍然坚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中期配置低风险资产避险、短期可提高权益类资产配比;谨慎投资者继续定投以宽基指数为主的优质基金,积极投资者可参与场内交易机会。

  


(责任编辑: 康博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