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英国智库多多 欲立足靠大牌

2015年10月08日 08:33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经济学是一个基于概率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在积累经验和进行实践检验的学科。”在伦敦坎农街车站的一个小咖啡馆里,梅格纳德·德赛和笔者畅聊了一个多小时,从经济学说史、当前经济环境,到美联储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动荡,再到中国和印度崛起,热门话题逐一囊括。

  75岁高龄的德赛经历丰富、精力充沛,他是英国独立经济智库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的咨询委员会主席,是伦敦政经学院名誉教授,是知名的印度裔英国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英国国会上议院议员,在1991年被册封男爵。

  笔者因时常参加该智库的活动,一来二往与之熟识,发现这位头发全白、发型和爱因斯坦一样爆炸式的长者,虽然其貌不扬,但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有犀利睿智的见解,表现出丰富的学识以及学府做派的幽默感。

  精读过德赛的新作《自大的经济学家——为何他们无法预测危机以及如何避免下一轮危机》,笔者更是叹服他能够深入浅出、趣味性十足地讲解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对各大流派的经济学家及其学说如数家珍,且能通贯古今、一针见血地分析各轮金融危机的发生机理以及应对策略。

  总体而言,德赛是一个勤快的、闲不住的笔耕者,75岁高龄仍坚持每周为印度报刊撰写专栏,每两周为智库撰写观察文章,还时常化身“空中飞人”,奔赴全球各地参加讲座、研讨会和各类酒会等,这还不包括他在国会上议院的一系列活动。在许多认识该智库的人来说,德赛好似这个智库的“中神通”,是这家新生智库立足武林的一块招牌。

  对于英国智库而言,特别是中小型智库,人才与人脉无疑是关键,很大程度上,衡量一个智库的招揽能力和思想兜售能力的要点是有无业界公认的学术大拿或者业界名望人士。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大旗,实现物质性和思想性的回报。

  以OMFIF为例,这家智库成立时间是2010年1月,以会员制会议为主要活动模式,搭建国际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交流平台。简单地说,该智库搭建各国货币政策部门和私人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平台,成立至今,OMFIF在44个国家举办了300场会议或活动,主要集中在欧洲以及部分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参与者涉及各国央行官员、主权财富基金代表和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代表等。

  该智库创始人也是顶梁柱之一的戴维·马什曾是英国《金融时报》知名记者,几十年的记者生涯让他积累丰富人脉资源,而他本身也是一个十分勤奋和用心的写手,耗时数年完成《欧元的故事》一书,是研究战后欧洲经济金融整合,特别是欧元史的必读书目之一。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智库成为马什和德赛的一个发声机构,也是他们充分整合与利用资源的平台,可谓效用最大化。

  众所周知,英国智库林立,各家都有各自比较优势和研究领域,想要存活,须得有看家本领和当家掌门。就专业政经类智库而言,如亚当·斯密研究所、经济事务研究所和政策研究中心,这三家独立智库都坚信和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理念,旗帜鲜明,也是英国右翼媒体报刊的专家声音供应源。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则更像一个宏观政策咨询机构,注重政策实用性和建设性。该所现任所长为前英国央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查理·比恩,比恩同时也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主席,横跨学界和政界,是货币政策和经济研究的一方权威。(吴心韬)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