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心缓慢恢复
中国证券报:上周至今,市场出现企稳格局,对此有哪些判断?此次反弹主要由哪些因素促成?市场信心恢复程度如何?
蒋国云 :自上周以来市场出现企稳,逐渐进入底部区域。在下跌过程中创业板指数下跌幅度超过50%,上证指数最大跌幅超过40%,形成足够大的回调,市场逐步走进底部区域。一批优质成长股股价已经不再创新低,底部逐渐抬高,说明价值投资者、成长股投资者陆续进场。市场上的恐怖氛围正在消散,千股跌停的频率已经减少。
中国经济并没有大家想像得那么坏,经济调整是结构性的。近期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不乐观,但以互联网 、传媒文化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长的,这些产业利润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此外,在降准降息、超跌反弹、价值投资者入场等因素下,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李云峰:自上周以来,市场止跌企稳,呈现区间震荡格局。经过8月底再次探底后,市场迎来反弹机会,但投资者信心仍然疲弱,筑底不可能一蹴而就。
此次企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美联储推迟加息 ,人民币逐步企稳;清理配资逐步完毕,去杠杆所导致的被动杀跌动能衰竭。
目前市场较为脆弱,长线资金仍在观望,更多是短期资金在博弈,快进快出,市场信心的恢复有待于长线资金持续入场。
中国证券报:中小创板块反弹力度明显,如何看待目前中小创的投资?未来市场是否会回到2013年的结构性行情逻辑?
蒋国云:未来行情的主升浪、演绎的行情、投资的热点仍将在中小创,因为它们代表着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去年到现在的行情中领涨的一直是中小创板块。随后中小创的下跌也带领主板下跌,在行情演绎过程中领涨领跌。
中小创可能很难再出现群魔乱舞的普涨局面,将演绎为结构性行情。一批真正有行业前景的、公司治理优良的、具备做大做强潜质的企业将脱颖而出,有可能进入慢牛阶段。而纯粹靠炒作概念和炒作题材的企业估值将不断回归,当然我们并不认为这样的股票会像香港、美国那样没有下限地下跌。经过这轮下跌,政策层面会对金融改革更加谨慎,注册制等一系列制度都需要更加严格的论证,那么壳价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存在,这些企业的壳价值将支持市场的底部。
市场回到2013年的结构性行情是大概率事件。这样的行情会使研究能力强的机构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而散户、没有研究能力的机构将逐渐在市场中被淘汰,普涨行情将结束。
李云峰:中小创的反弹更多表现的是一种超跌反弹。目前来看,经济发展的大机会仍在新兴产业,但市场对此预期已经非常充分。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经过几年的牛市行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消化估值。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必须严把估值,慢慢精选有业绩支撑的优质成长股进行布局。
创业板的牛市行情差不多从2013年就启动,那时很多板块的估值还处于低位,所以会出现结构性行情。而经过几年的上涨,创业板估值整体高企,未来更多是个股行情。
大幅反弹概率大
中国证券报:目前宏观经济表现差,对未来一年宏观经济有哪些判断?会给股市带来哪些影响?
蒋国云:现在宏观经济并不是非常差,只是由于结构性的叠加使得整体表现不太理想。转型期也是一个痛苦期,不会一蹴而就,不会在一两年内出现大幅反转。经济全面好转需要时间。未来一年经济将以增量消化存量,增量主要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上,就业形势并不差,尤其是中低端产业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用工荒是普遍现象。只要有充分的就业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宏观经济差。
改革牛基于对宏观经济有很多美好的愿望,股市接下来要反映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兑现。如果兑现好,我们的股市将表现得更好;兑现差,股市的表现会相对弱一点。但我们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对中国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能力充满信心。看好中小创板块中的成长股,尤其是中证500 中的成长股。
李云峰:目前实体经济表现不佳,PMI仍在探底,供、需、价纷纷创新低。大宗商品 、房地产市场均处于疲弱状态,未来一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为刺激经济发展,未来的货币政策会偏宽松,会给某些板块尤其是价值股带来机会。
中国证券报:此次市场能否由反弹变为反转?需要哪些因素?
蒋国云:反弹很难在短期内变成反转,但是大幅度的反弹是存在可能性的。我们看到2008年股灾之后,2009年股票指数增长接近一倍,相当可观。很多机构投资者获得超过50%的回报。2011年和2012年维持了结构性行情,但是并没有影响机构对投资者的回报。
如果要反转,出现不断迭出新高的牛市,需要几个因素:整个经济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内需对经济的推动力完全取代以出口为核心、以投资为主体的模式;人民币汇率逐渐回到升值轨道;中国人口适度增长,劳动生产力效率提升。这三个因素对牛市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李云峰:想要形成规模性的反转行情,需要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企稳,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价终究取决于公司的收益增长状况;需要宏观经济止跌企稳,做实股票基本面。
中国证券报:目前看好哪些投资主题?逻辑是什么?
蒋国云:主要看好三个投资主题:新能源汽车,上半年中国的传统汽车表现并不理想,但是新能源汽车表现强劲,需求增长超过200%,是所有行业中表现最为亮丽的;看好互联网+,虽然下跌当中表现最差、跌幅最大的是互联网+,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一板块的看法;看好高端装备制造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优势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变成了中高端制造业。
李云峰:一是具有确定成长性的行业,比如生物医药 、医疗服务、环保、新能源汽车;二是超跌成长股,比如互联网消费、智能制造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