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尚福林:城商行应在差异化和特色化方面用功加力

2015年09月23日 15:4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3日讯 昨日,2015年城商行年会在合肥召开。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当前我国城商行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良性互动。他指出,城商行机制灵活、规模小、船小好调头,引导城商行积极推进向专业市场领域的特色银行转型,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银行品牌。另一方面,城商行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重点发展部分核心竞争力强、客户吸引力大的特色业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协作配合,共同促进网络延伸模式。

  以下为发言全文:

  2015年度城商行年会今天正式开幕了。在此,我代表中国银监会,对本届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本次年会给予的大力支持 表示诚挚感谢 !经过 20 年的艰辛努力,城商行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坚持做精做优的基本导向,积极推进城商行加快转型发展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城商行发展的历史贡献  

  20年来 ,城商行经过 重组合并、转机建制、转型发展 ,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成功化解了地方金融风险

  历史地看,城商行是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许多城信社由于内控缺失 、经营违规 、管理混乱,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到 1994年,经历两次清理整顿后,仍然不良高企、风险巨大,全国5200 余家城信社很多不良贷款率超过 50% ,风险引爆点此起彼伏,保支付、防挤兑的任务紧迫艰巨。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 要求各地将城信社合并起来,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随后整体更名为城商行),以化解存量风险、防控增量风险 。

  从结果来看,城商行不辱使命,较好地化解了城信社所积累的巨大地方金融风险。城商行组建后, 以“办成真正的银行”为努力方向,经过 “一级法人、两级核算” 、“一级法人、统一核算”、“统一法人、现代治理”的三轮重大改革 ,逐步消除了城信社存在的散、乱、险等突出问题。新生的城商行按照“在发展中化解风险”的基本思路, 通过 “经营成果消化一块、新老股东承担一块、地方政府受让一块”等多种方式,成功化解 不良资产1800多亿元 ,拯救了数千家高风险城信社,有效化解了经济转轨过程中积累的历史风险。事非经过不知难,城商行的艰难组建和风险化解,不仅锤炼了金融干部队伍,而且经验教训也有很大借鉴意义。

  同时,城商行在防控增量风险方面,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尤其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城 商行没有发生大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事件,实现了逆势而上。经过 20年的努力,城商行已经从原来整体风险高企、管理落后的艰难处境中走了出来,打造了一批客户口碑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银行,整体上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

  (二) 积极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城商行作为 地方信贷资源的挖掘者和当地居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20年来矢志不移,扎根本地,立足社区,默默奉献,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 金融贡献。

  一是 服务了地方产业升级。城商行充分利用熟悉本地市场、了解本地客户的优势,积极发掘当地推动产业升级潜力大、促进结构转型影响深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特色品牌 , 作为服务和支持的重点对象,通过更具针对性的融资安排、资金管理、结算服务等,助推其做强做优做大,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来,不少城商行为当地发展特色旅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持,获得了多方肯定 。

  二是科学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城商行在推动产业政策落地过程中,注重将落实中央政策的刚性要求与当地具体实际情况的弹性诉求有机结合起来,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软着陆”、“硬升级”做出了较大贡献。尤其是 在落实 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等 国家 产业 政策过程中,对产业集中度高、单一产业比重大的城市,特别是钢铁、煤炭、石油等资源依托型城市,城商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探索差异化金融措施,对过剩产能中的先进与落后进行区别对待,同时积极推动落后产能平稳有序淘汰,缓冲了“一刀切” 可能带来的冲击。

  三是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城商行自成立之日起,就将支持小微企业作为重要的历史使命。这些年来,城商行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授信管理、创新业务产品 ,已成为各城市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 “生力军”。截至2014年末,城商行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高达 41.2% ,显著高于商业银行 20%多的平均水平 。

  同时, 城商行还致力于改善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业务,无怨无悔地为千家万户提供工资、社保、养老金 和水电气费等代发代收代缴服务 ,较好承担了社区金融的社会责任。

  (三)完善了现代商业银行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商业银行体系,需要大中小商业银行分层布局、适度竞争、协同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改革开放初期,商业银行体系较为单一, 服务地方居民和小微企业的地方性小型银行发展明显不足, 难以满足 经济社会多样化、 多层次金融需求。对此 ,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城商行组建步伐 。按照中央精神 , 经过各方积极努力,全国先后成立城商行近 150家,目前经过重组合并仍有134家,已成为我国数量较多 、地域 分布广泛的商业银行类别,构成了 地方金融体系 的 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结构,填补了我国金融服务的一些不足。此外,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设立小型银行,也改善了银行体系的内部结构。目前,城商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一道,组成了全国性与 地方 性两级金融机构体系,形成了大中小商业银行市场 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活跃了金融市场

  竞争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动力。城商行的出现,增加了金融市场竞争主体数量,拓宽了金融业务的竞争领域, 提升了金融市场活力 。

  一方面,引入了数量较多的新竞争主体。城商行组建之前,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数量不过 10余家,且总部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不少城市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存在不足。城商行组建以后,100多家法人机构分布在各个城市,积极发挥在传统业务、特色业务、基层业务领域的比较优势,给城市企业和居民带来了不一样的金融服务体验,对大型银行带来了客户可以“货比三家”的竞争压力,促进了整体金融服务的不断改善 。

  另一方面, 推动拓宽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少城商行在深耕 当地业务 和聚焦细分市场的过程中,在零售、小微、社区等领域 坚持特色定位 、做强特色业务 ,使得原来覆盖不到、服务不好的金融需求有了全新的供给者,金融服务薄弱领域得到了明显加强,金融服务空白部分得到了有效填补 。部分城商行还抓住“ 互联网+ ” 的历史机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设直销银行、网上商城,探索电视银行、微信银行等,为金融创新增添了新的力量。

  (五)探索了我国银行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城商行在 20年 改革发展历程中,在优化产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重塑地方金融发展格局等三个重要方面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 探索。

  一是 持续深化产权改革。城商行 一直将产权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推手,通过 从合作制到股份合作制,再到股份制的转变 ,推动股权结构从个人资本为主的股权过于分散状态、地方主导下的股权过于集中状态,逐步向境内外各类社会资本合作共治、联合共赢的股权合理均衡状态过渡,有效破解了 “一股独大”、股权过于分散 带来的治理难题, 提升了城商行的公司治理 现代化水平,激发了内部体制机制活力,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的适应能力 。城商行积极引入民营资本,目前民营资本持股占城商行总股本的 比重已达 56%,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经验。

  二是 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机制。城商行在转机建制过程中,一直将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重要抓手,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强内部改革 、公开上市等方式,在搭建现代商业银行治理架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初步构建了 符合自身特点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 公司 治理 机制,为我国商业银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银行实际的特色化现代治理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三是 按照 市场化原则推动联合重组 ,重塑地方金融发展格局 。在监管引导 和 各方大力支持下, 共有49家城商行和20家城信社,坚持市场自愿原则,通过重组、联合、收购和兼并等方式 重组为11家城商行,实现了资源集成和品牌提升, 优化了当地 金融资源配置,改善了当地金融 发展格局。

  城商行改革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 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监管部门的科学引领,得益于城商行广大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借此机会,对大家 卓有成效的工作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城商行发展的历史经验

  过去 20 年 里,城商行 直面问题难点 、抓住矛盾焦点,把握历史机遇 、应对现实挑战,创新经营理念、探索商业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 坚持扎根 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 城商行生在当地,长在基层,反哺社区,与地方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扎根地方经济既是使命所在,也是市场选择 。在战略定位上,城商行自组建以来,就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作为 基本 市场定位, 自主地把 支持地方经济 融入 到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年度经营 计划和日常业务拓展中,确保战略定位落地生根。从城信社发展历史情况看,城信社本来是为服务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应运而生的,但由于定位不准,大多转为与大型银行争客户、争存款,导致高息揽储、高息放款,积累了严重风险。城商行设立后,坚持从市场定位入手,与小微企业共生共长,为市民生活服务,不与大型银行争地盘、抢存款,没有重蹈城信社覆辙,城商行的发展真正与地方经济融合在一起了。在业务重心上 ,充分利用“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 坚持专注当地 、沉下身子,不断向县域和乡镇延伸机构和服务,不断向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倾注金融资源, 努力做深、做精、做透本土市场,以优质的服务培育壮大本地客户 ,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

  (二)坚持 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既是城商行的比较优势所在,也是城商行竞争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其他银行未覆盖到的金融服务需求,对城商行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与大型银行相比,自身实力有差距,市场竞争也迫使城商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这些年来,城商行随着对形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一是积极构建特色化发展机制 。不断探索 契合地方实际和“小法人”特点的 差异化 经营 理念和商业模式 ,合理运用强化资产负债管理 、 加强经济成本约束 、优化 绩效考核导向 等方法,增强特色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 着力 打造独具特色的业务领域和展业模式 。有的城商行率先将 服务小微企业作为利润增长点、战略制高点和未来生存点,已经形成了一批服务小微的专业品牌银行;有的城商行结合当地经济特色,积极助推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竞争力有的城商行错时营业、上门服务 ,获得了当地居民的广泛赞誉,为城商行的特色发展树立了标杆 。

  (三)坚持 审慎 监管 、分类引领的 理念

  数百年金融发展史反复证明,有效监管是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城商行所处发展阶段、风险状况、防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差异较大的现实状况, 我们一方面强调审慎监管的严肃性,坚持以统一的审慎监管标准严格要求城商行,为城商行树好监管标杆、定好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注重分类监管的灵活性,结合各家城商行的实际与可能,制定分类达标策略,推动城商行一步一个脚印,稳步迈向稳健发展道路。一是始终坚持审慎监管的底线标准 。明确所有城商行都要对标审慎监管标准,严禁超越政策法规红线。同时,大力加强监管压力传导,积极 强化监管引领 作用 ,激发城商行 达到良好监管标准、增强 改革发展 活力的内生动力 。二是 积极探索 科学分类方法 。不断 优化监管评级机制,做实做细分类监管标准,由以往的定性为主,逐步改为定量、定性并重 ,为分类监管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 三是 积极践行 扶优限劣原则 。以提高 城商行 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加大 监管 正向激励,鼓励管理能力强、经营业绩优的城商行积极创新,实现率先发展;大力督导 经营管理不佳、风险状况较差的城商行逐步达标、稳步提升,尽快实现稳健发展;果断采取措施,推动高风险城商行平稳退市,拆除风险点。

  (四) 坚守 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防范风险是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的永恒主题。 城商行所处的地域环境差异较大,面临的风险环境各不相同,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不是很强,城商行出现风险,从全国看是区域性风险,从地方看可能是系统性风险,相关各方必须把守住风险底线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 银行股东等相关各方 ,努力把 坚 守 底线 的原则性 和支持发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鼓励新老股东以注入资源化解风险换取监管支持,以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换取创新发展空间,激发其化解存量 风险 和 防控 增量风险 的积极性,有效维护 了 市场对城商行的信心。 对 城商行自身 ,坚持强调其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督促 提高风险识别的前瞻性和风险应对的敏感性,及时解决苗头性 风险 、倾向性问题。由于金融风险具有突发性、传染性,许多城商行常分析日常经营情况,常做压力测试,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初步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各级监管部门 ,坚持风险为本理念和 属地监管 原则, 发挥了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双层风险防控体系。

  (五)积极争取地方 党委 政府的理解支持

  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 ,地方 党委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各城商行把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支持,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在 化解历史风险方面,紧紧依靠地方 党委 政府,抓住地方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显著提高的历史机遇, 坚持部分 不良资产 由地方政府以 真金白银 置换,推动风险 真实有效 化解 。 在 服务经济发展方面,积极主向地方政府汇报沟通,在网点设立上合理布局 ,在项目推荐上积极对接 。在机构重组改制方面,紧紧依靠地方 党委政府的有力指导,尊重城商行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在信用环境构建方面,紧紧依靠地方 党委 政府完善信用环境,促请各级司法部门为清收不良 、打击逃废债 等提供积极支持 。

  三、城商行发展的历史使命

  当前, 城商行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三期叠加”,加快转型发展,主动担当起与经济转型升级互动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城商行作为服务地方的重要金融力量,必须有所作为,把促进地方经济转型的责任始终扛在肩上,把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牢牢抓在手上。

  一是 有效对接地方经济转型战略。关键是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发展升级带来的新空间、新机遇,主动创新针对性强、附加值高的 业务和产品 ,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深度参与培育地方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点, 实现与当地经济发展转型 战略 的 融合互动 。

  二是 积极推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要遵照国家产业政策,尊重产业发展规律,考虑地方资源禀赋,找准当地鼓励类产业发展的着力点、限制类产业政策实施的平衡点、淘汰类产业政策落地的切入点,通过信贷投向额度管理、利率风险定价策略、风险权重设定等市场化方式,有效保障金融服务重点,科学确定服务定价,确保鼓励类能够享受到金融支持的雨露甘霖;限制类中的优质企业享有差别待遇,不能“一刀切”,过剩产能未必技术落后,有订单有发展的要支持;淘汰类要平稳过渡,平稳退出。

  三是 支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撑。当地城商行要吃透自贸区、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 等“试验田”的政策精神,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等体制机制, 强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信贷投放的衔接,注重融资服务、咨询服务、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动态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化金融需求,让企业家、创业者腾出更多精力致力于创业创新。

  (二)引领发展地方普惠金融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商行依托一方水土,服务一方百姓,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需要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 在普惠金融覆盖面上实现新突破。要继续推进网点下伸、人员下放、服务下沉,遵循简单、经济、实用原则,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确保接地气、服水土、广受益,力争城市服务盲区全覆盖、薄弱领域有提升、弱势群体能惠及。

  二是 在普惠金融可获得性上实现新提升。关键要解决好服务门槛和服务价格两大问题。城商行要按照基础性服务注重成本节约、竞争性服务注重效率提升的思路,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流程,加大科技手段运用,降低服务成本;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合理精简开户、存取款、汇兑、贷款等方面的要件和证明。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

  三是 在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发力。城商行要发挥好熟悉当地文化、贴近社区居民、了解社情民意等比较优势,扩大信用记录覆盖面,基本实现小微企业、城市居民信用档案全覆盖。要创新金融信用产品,提升信用档案的综合价值。

  (三)参与完善我国多层次银行 服务 体系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 。与国际相比,我国 5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比不到50%,美国大型银行的这一占比与我国差不多,加拿大3家大型银行的这一占比达到90%以上,欧洲大型银行的这一占比多在70%到80%之间,由此看来我国银行业竞争总体是比较充分的。 但不同层次金融服务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完善的地方,总体 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 格局。 一头是高端金融服务 ,包括财富管理、大型企业综合融资服务等, 还 存在不足 ;另一头是小微企业、 “三农”、 城市社区等 金融 服务还有薄弱环节;传统工商企业 信贷 服务规模较大,同质化竞争 问题比较突出 。

  城商行 要充分发挥 立足城市、立足居民、立足地方经济 的 独特优势, 为进一步优化、深化金融服务做出应有贡献,而 不能千行一面 、追求作 全能银行 。 要 继续坚持“三服务”的基本定位,在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发展方面进一步用功加力,精耕细作 社区金融服务、市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切实 改善相关领域 金融服务薄弱 局面 。在 传统工商企业金融服务 领域,要根据当地企业金融需求特点, 按照 精细管理 、精准服务的要求 , 改善 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提高 特色服务的匹配度 。 在新型业务领域,要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对市场进行精细划分,找准发展“蓝海”, 弥补市场服务 短板 。 另外,民营银行从一开始就要恪守“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这一特色市场定位,避免走同质化竞争的老路。城商行、民营银行与大型银行同质化竞争,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差异化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差异化竞争也是城商行和民营银行的唯一选择。

  (四)探索银行转型发展新路径

  银行转型提了很多年,但与经济社会对金融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拼规模、垒大户、 争 牌照等问题仍然存在。城商行面临很大发展压力,规模小,人才缺乏,发展转型的必要性 、 紧迫性 都很大 。同时,城商行机制灵活,规模小,船小好调头, 在 转型发展方面有自身的优势 ,要争取当好“排头兵” 。

  城商行 可分别探索专业市场领域的特色银行发展模式,以及特色业务领域的专业化银行发展模式。 一方面 ,引导城商行积极推进向专业市场领域的特色银行转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选择具有发展潜力、契合自身特点的特定市场领域,作为发展转型的主战场,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银行品牌。 另一方面 ,城商行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重点致力于发展部分核心竞争力强、客户吸引力大的特色业务,切实做专、 做精、做强, 成为佼佼者。

  城商行还要 跟随客户 需求 变化 及时 调整 服务理念、 服务 内容、服务 方式 ,积极探索 线上线下 协作配合、 共同促进 的网络延伸模式,切实缩短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能、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为专业化发展、特色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五)严密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是银行业的重要使命。从抵御风险能力上看,小银行发生风险的概率会高一些。城商行在当地市场份额较大, 是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主力军之一, 要 坚决 守住风险底线。

  一 是 着力遏制不良贷款上升势头。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防控信用风险仍然是城商行的首要任务。 截至2015年6月末, 城商行 不良贷款余额 升至 1120亿元 , 不良贷款率1.37%,较年初增加0.22个百分点 ,“双升”压力较大 。要通过不良核销、资产转让、贷款重组等措施消化存量, 采取贷款重组、重签合同、收回再贷以及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 增量 ,有效遏制不良上升势头 。 同时,要兼顾支持实体经济。此外,还要 按照“透明、隔离、可控”的原则规范跨界业务发展,加强银行融资与非银行融资之间的防火墙建设,切实防范外部风险向城商行传染。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较为复杂,跨业业务通过业务合作也可能将风险传染给城商行;还有一些社会案件,由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去卖一些违规开发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如果说这件事管不了,或者说开了营业网点又难防范这种风险,那这个营业网点负责人就别干了;如果负不起这个责任,那这个网点干脆就撤了。

  二是 着力防范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往往是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银行各种风险出事时,最终都表现为流动性风险。 城商行负债稳定性差, 承受 市场波动 冲击的能力较弱 , 防范 流动性 风险更是如履薄冰 。要及时 开展 压力测试, 做好 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加强主动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提升负债来源的稳定性、结构的多元性、成本的适当性。 还要 探索建立流动性互助机制安排,提升流动性风险 抵御 能力。

  三是 着力防控案件风险 。 近一段时间,城商行案件高发,大部分作案手法简单,有的涉案金额巨大,甚至影响到了机构的生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抓紧开展案件 风险 隐患 排查, 及时报告案件信息,严肃追究责任,同时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员工管理,切实把案件高发势头遏制住。

  同志们, 回望历史, 20年来城商行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 信心 。希望大家加倍努力 ,推动城商行 再创辉煌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做出更大贡献!

  预祝本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3日讯 昨日,2015年城商行年会在合肥召开。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当前我国城商行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良性互动。他指出,城商行机制灵活、规模小、船小好调头,引导城商行积极推进向专业市场领域的特色银行转型,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银行品牌。另一方面,城商行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重点发展部分核心竞争力强、客户吸引力大的特色业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协作配合,共同促进网络延伸模式。

  以下为发言全文:

  2015年度城商行年会今天正式开幕了。在此,我代表中国银监会,对本届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对 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本次年会给予的大力支持 表示诚挚 感谢 ! 经过 20 年 的艰辛努力 ,城商行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坚持做精做优的基本导向, 积极 推进城商行 加快转型发展 。下面,我 讲 三个方面意见。

  一、城商行发展的历史贡献

  20年来 ,城商行经过 重组合并、转机建制、转型发展 , 实现了 历史性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成功化解了地方金融风险

  历史地看,城商行是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 产物 。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许多 城信社由于内控缺失 、 经营违规 、 管理混乱, 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 到 1994年,经历两次清理整顿后,仍然不良高企、风险巨大, 全国5200 余 家 城信社很多不良贷款率超过 50% ,风险引爆点此起彼伏,保支付、防挤兑 的任务 紧迫 艰巨 。 对此 ,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 要求各地将城信社合并起来,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 (随后整体更名为城商行) ,以化解存量风险、防控增量风险 。

  从结果来看,城商行不辱使命,较好地化解了城信社所积累的巨大地方金融风险。城商行组建 后, 以“办成真正的银行”为努力方向,经过 “一级法人、两级核算” 、“一级法人、统一核算”、“统一法人、现代治理”的三轮重大改革 , 逐步消除了城信社存在的散、乱、险等突出问题。新生的城商行按照“在发展中化解风险”的基本思路, 通过 “经营成果消化一块、新老股东承担一块、地方政府受让一块”等多种方式,成功化解 不良资产1800 多 亿元 ,拯救了数千家高风险城信社,有效化解了经济转轨过程中积累的历史风险。事非经过不知难,城商行的艰难组建和风险化解,不仅锤炼了金融干部队伍,而且经验教训也有很大借鉴意义。

  同时,城商行在防控增量风险方面,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尤其是在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城 商行没有发生大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事件,实现了逆势而上。经过 20年的努力,城商行已经从原来整体风险高企、管理落后的艰难处境中走了出来, 打造了一批客户口碑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银行,整体上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

  (二) 积极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城商行作为 地方信贷资源的挖掘者和当地居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20年来矢志不移,扎根本地,立足社区,默默奉献,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 金融贡献。

  一是 服务 了 地方产业升级。城商行充分利用熟悉本地市场、了解本地客户的优势,积极发掘当地推动产业升级潜力大、促进结构转型影响深的 特色产业、特色企业、特色品牌 , 作为服务和支持的重点对象,通过更具针对性的融资安排、资金管理、结算服务等,助推其做强做优做大,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来,不少城商行为当地发展特色旅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持,获得了多方肯定 。

  二是 科学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城商行在推动产业政策落地过程中,注重将落实中央政策的刚性要求与当地具体实际情况的弹性诉求有机结合起来,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软着陆”、“硬升级”做出了较大贡献。尤其是 在落实 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等 国家 产业 政策过程中, 对产业集中度高、单一产业比重大的城市,特别是钢铁、煤炭、石油等资源依托型城市,城商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探索差异化金融措施,对过剩产能中的先进与落后进行区别对待,同时积极推动落后产能平稳有序淘汰,缓冲了 “一刀切” 可能带来的冲击。

  三 是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城商行自成立之日起,就将支持小微企业作为重要的历史使命。这些年来, 城商行 通过优化 服务流程、 改进授信管理、 创新 业务产品 , 已成为各城市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 重要 “生力军”。截至2014年末,城商行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 比重高达 41.2% ,显著高于商业银行 20%多的 平均水平 。

  同时, 城商行 还致力于改善 城市居民生产生活 息息相关的金融业务,无怨无悔地为千家万户提供 工资、社保、养老金 和水电气 费等 代发代收代缴 服务 ,较好承担了社区金融的社会责任。

  (三)完善了现代商业银行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商业银行体系,需要大中小商业银行分层布局、适度竞争、协同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改革开放初期 ,商业银行体系较为单一, 服务地方居民和小微企业的地方性小型银行发展明显不足, 难以满足 经济社会多样化、 多层次金融需求。对此 ,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城商行组建步伐 。按照中央精神 , 经过各方积极努力,全国先后成立城商行近 150家,目前经过重组合并仍有134家,已成为我国数量较多 、地域 分布广泛的商业银行类别,构成了 地方金融体系 的 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结构,填补了我国金融服务的一些不足。此外,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设立小型银行,也改善了银行体系的内部结构。目前,城商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一道,组成了全国性与 地方 性两级金融机构体系,形成了大中小商业银行市场 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活跃了金融市场

  竞争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动力。城商行的出现,增加了金融市场竞争主体数量,拓宽了金融业务的竞争领域, 提升了金融市场活力 。

  一方面,引入了数量较多的新竞争主体。城商行组建之前,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数量不过 10余家,且总部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不少城市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存在不足。 城商行组建以后,100多家法人机构 分布在各 个 城市 , 积极发挥在传统业务、特色业务、基层业务领域的比较优势, 给城市企业和居民带来了不一样的金融服务体验, 对大型银行带来了客户可以“货比三家”的竞争压力,促进了整体金融服务的不断改善 。

  另一方面, 推动拓宽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不少 城商行 在深耕 当地业务 和聚焦细分市场的过程中,在 零售、小微、社区等领域 坚持特色 定位 、 做强特色业务 ,使得原来覆盖不到、服务不好的金融需求有了全新的供给者,金融服务薄弱领域得到了明显加强,金融服务空白部分得到了有效填补 。部分城商行 还 抓住 “ 互联网+ ” 的历史机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设直销银行、网上商城,探索电视银行、微信银行等,为金融创新增添了新的力量。

  (五)探索了我国银行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城商行在 20年 改革发展 历程 中, 在优化产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重塑地方金融发展格局等三个重要方面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 探索。

  一是 持续深化产权改革。城商行 一直将产权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推手,通过 从合作制到股份合作制,再到股份制的转变 ,推动股权结构从个人资本为主的股权过于分散状态、地方主导下的股权过于集中状态,逐步向境内外各类社会资本合作共治、联合共赢的股权合理均衡状态过渡,有效破解 了 “一股独大”、股权过于分散 带来的治理难题, 提升了 城商行的 公司治理 现代化 水平 , 激发 了 内部体制机制活力 ,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的适应能力 。城商行积极引入民营资本,目前民营资本持股占城商行总股本的 比重已达 56%,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经验。

  二是 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机制。 城商行在转机建制过程中,一直将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重要抓手,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强内部改 革 、公开上市等方式,在搭建现代商业银行治理架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初步构建了 符合自身特点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 公司 治理 机制,为我国商业银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银行实际的特色化现代治理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三是 按照 市场化原则推动联合重组 ,重塑地方金融发展格局 。在监管引导 和 各方大力支持下, 共有 49家城商行和20家城信社, 坚持市场自愿原则, 通过重组、联合、收购和兼并等方式 重组为11家城商行,实现了资源集成和品牌提升, 优化 了当地 金融资源配置, 改善了当地金融 发展格局。

  城商行改革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 党中央国务院 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监管部门的科学引领,得益于城商行广大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借此机会,对大家 卓有成效的工作 表示衷心 的 感谢!

  二、城商行发展的历史经验

  过去 20 年 里,城商行 直面问题难点 、 抓住矛盾焦点,把握历史机遇 、 应对现实挑战,创新经营理念、 探索 商业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 坚持扎根 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 城商行 生在 当 地,长在基层, 反哺社区 ,与地方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扎根地方经济既是使命所在,也是市场选择 。 在战略定位上 , 城商行 自 组建以来,就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作为 基本 市场定位, 自主地把 支持地方经济 融入 到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 年度经营 计划和日常业务拓展中,确保战略定位落地生根。从城信社发展历史情况看,城信社本来是为服务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应运而生的,但由于定位不准,大多转为与大型银行争客户、争存款,导致高息揽储、高息放款,积累了严重风险。城商行设立后,坚持从市场定位入手,与小微企业共生共长,为市民生活服务,不与大型银行争地盘、抢存款,没有重蹈城信社覆辙,城商行的发展真正与地方经济融合在一起了。 在业务重心上 , 充分利用“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 坚持 专注当地 、 沉下身子,不断向县域和乡镇延伸机构和服务, 不断向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倾注金融资源, 努力做深、做精、做透本土市场,以优质的服务培育壮大本地客户 ,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

  (二)坚持 差异化、 特色化发展道路

  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既是 城商行的比较 优势 所在 ,也是 城商行竞争发展 的 必由之路 。 一方面,其他银行未覆盖到的金融服务需求,对城商行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与大型银行相比,自身实力有差距,市场竞争也迫使城商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这些年来,城商行随着对形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一是 积极 构建特色化发展机制 。不断探索 契合地方实际和“小法人”特点的 差异化 经营 理念和商业模式 , 合理运用强化 资产负债管理 、 加强经济成本约束 、优化 绩效考核导向 等方法,增强特色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 二是 着力 打造独具特色的业务领域和展业模式 。有的城商行率先将 服务小微企业 作为 利润增长点、战略制高点和未来生存点, 已经形成了一批服务小微的专业品牌银行;有的城商行结合当地经济特色,积极助推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 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竞争力;有的城商行错时营业、上门服务 ,获得了当地居民 的 广泛赞誉,为城商行的 特色 发展 树立了标杆 。

  (三)坚持 审慎 监管 、分类引领的 理念

  数百年金融发展史反复证明, 有效监管是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城商行 所处 发展阶段、风险状况、防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差异较大的现实状况, 我们一方面强调审慎监管的严肃性,坚持以统一的审慎监管标准严格要求城商行,为城商行树好监管标杆、定好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注重分类监管的灵活性,结合各家城商行的实际与可能,制定分类达标策略,推动城商行一步一个脚印,稳步迈向稳健发展道路。 一是 始终坚持 审慎监管的底线标准 。明确所有城商行都要对标审慎监管标准,严禁超越政策法规红线。同时,大力加强监管压力传导,积极 强化监管引领 作用 ,激发城商行 达到良好监管标准、增强 改革发展 活力的内生动力 。 二是 积极探索 科学分类方法 。不断 优化监管评级机制,做实做细分类监管标准,由以往的定性为主,逐步改为定量、定性并重 ,为分类监管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 三是 积极践行 扶优限劣原则 。 以提高 城商行 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加大 监管 正向激励,鼓励管理能力强、经营业绩优的城商行 积极 创新,实现率先发展; 大力督导 经营管理不佳、风险状况较差 的 城商行逐步达标、稳步提升 ,尽快实现稳健发展;果断采取措施,推动高风险城商行平稳退市,拆除风险点。

  (四) 坚守 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防范风险是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 的 永恒主题。 城商行所处的地域环境差异较大,面临的风险环境各不相同,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不是很强,城商行出现风险,从全国看是区域性风险,从地方看可能是系统性风险,相关各方必须把守住风险底线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 银行股东等相关各方 ,努力把 坚 守 底线 的原则性 和支持发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鼓励新老股东以注入资源化解风险换取监管支持,以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换取创新发展空间,激发其化解存量 风险 和 防控 增量风险 的积极性,有效维护 了 市场对城商行的信心。 对 城商行自身 ,坚持强调其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督促 提高风险识别的前瞻性和风险应对的敏感性,及时解决苗头性 风险 、倾向性问题。 由于金融风险具有突发性、传染性,许多城商行常分析日常经营情况,常做压力测试,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初步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各级监管部门 , 坚持风险为本理念和 属地监管 原则, 发挥了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双层风险防控体系。

  (五)积极争取地方 党委 政府的理解支持

  作为地方 性商业银行 ,地方 党委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各城商行把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支持,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在 化解历史风险 方面, 紧紧依靠地方 党委 政府,抓住地方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显著提高的历史机遇, 坚持部分 不良资产 由地方政府以 真金白银 置换,推动风险 真实有效 化解 。 在 服务经济发展 方面, 积极主动 向 地方政府汇报沟通,在网点 设立上合理 布局 ,在 项目推荐 上积极对接 。 在 机构重组改制 方面, 紧紧依靠地方 党委政府的有力指导,尊重城商行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地位, 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在 信用环境构建 方面, 紧紧依靠地方 党委 政府完善信用环境, 促请 各级司法部门 为 清收不良 、 打击逃废债 等提供积极支持 。

  三、城商行 发展 的历史使命

  当前, 城商行 正处于改革发展的 关键 时期, 要 坚决贯彻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三期叠加”, 加快转型发展,主动担当起与经济转型升级互动发展的历史使命 。

  (一)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 城商行 作为服务 地方的重要 金融 力量, 必须有所作为,把促进地方经济转型的责任始终扛在肩上,把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牢牢抓在手上。

  一是 有效对接地方经济转型战略。关键是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发展升级带来的新空间、新机遇, 主动 创新 针对性强、附加值高的 业务和产品 ,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深度参与培育地方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点, 实现与当地经济发展转型 战略 的 融合互动 。

  二是 积极推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要遵照国家产业政策,尊重产业发展规律,考虑地方资源禀赋,找准当地鼓励类产业发展的着力点、限制类产业政策实施的平衡点、淘汰类产业政策落地的切入点,通过信贷投向额度管理、利率风险定价策略、风险权重设定等市场化方式,有效保障金融服务重点,科学确定服务定价,确保鼓励类能够享受到金融支持的雨露甘霖;限制类中的优质企业享有差别待遇,不能“一刀切”,过剩产能未必技术落后,有订单有发展的要支持;淘汰类要平稳过渡,平稳退出。

  三是 支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撑。当地城商行要吃透自贸区、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 等“试验田”的政策精神,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等体制机制, 强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信贷投放的衔接,注重融资服务、咨询服务、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动态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化金融需求,让企业家、创业者腾出更多精力致力于创业创新。

  (二)引领发展地方普惠金融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商行依托一方水土,服务一方百姓,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需要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 在普惠金融覆盖面上实现新突破。要继续推进网点下伸、人员下放、服务下沉,遵循简单、经济、实用原则,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确保接地气、服水土、广受益,力争城市服务盲区全覆盖、薄弱领域有提升、弱势群体能惠及。

  二是 在普惠金融可获得性上实现新提升。关键要解决好服务门槛和服务价格两大问题。城商行要按照基础性服务注重成本节约、竞争性服务注重效率提升的思路,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流程,加大科技手段运用,降低服务成本;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合理精简开户、存取款、汇兑、贷款等方面的要件和证明。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

  三是 在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发力。城商行要发挥好熟悉当地文化、贴近社区居民、了解社情民意等比较优势,扩大信用记录覆盖面,基本实现小微企业、城市居民信用档案全覆盖。要创新金融信用产品,提升信用档案的综合价值。

  (三)参与完善我国多层次银行 服务 体系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 。与国际相比,我国 5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比不到50%,美国大型银行的这一占比与我国差不多,加拿大3家大型银行的这一占比达到90%以上,欧洲大型银行的这一占比多在70%到80%之间,由此看来我国银行业竞争总体是比较充分的。但不同层次金融服务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完善的地方,总体 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 格局。 一头是高端金融服务 ,包括财富管理、大型企业综合融资服务等, 还 存在不足 ;另一头是小微企业、 “三农”、 城市社区等 金融 服务还有薄弱环节;传统工商企业 信贷 服务规模较大,同质化竞争 问题比较突出 。

  城商行 要充分发挥 立足城市、立足居民、立足地方经济 的 独特优势,为进一步优化、深化金融服务做出应有贡献,而 不能千行一面 、追求作 全能银行 。 要 继续坚持“三服务”的基本定位,在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发展方面进一步用功加力,精耕细作 社区金融服务、市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切实 改善相关领域 金融服务薄弱 局面 。在 传统工商企业金融服务 领域,要根据当地企业金融需求特点, 按照 精细管理 、精准服务的要求 ,改善 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提高 特色服务的匹配度 。 在新型业务领域,要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对市场进行精细划分,找准发展“蓝海”, 弥补市场服务 短板 。另外,民营银行从一开始就要恪守“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这一特色市场定位,避免走同质化竞争的老路。城商行、民营银行与大型银行同质化竞争,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差异化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差异化竞争也是城商行和民营银行的唯一选择。

  (四)探索银行转型发展新路径

  银行转型提了很多年,但与经济社会对金融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拼规模、垒大户、争牌照等问题仍然存在。城商行面临很大发展压力,规模小,人才缺乏,发展转型的必要性 、 紧迫性 都很大 。同时,城商行机制灵活,规模小,船小好调头, 在 转型发展方面有自身的优势 ,要争取当好“排头兵” 。

  城商行 可分别探索专业市场领域的特色银行发展模式,以及特色业务领域的专业化银行发展模式。 一方面 ,引导城商行积极推进向专业市场领域的特色银行转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选择具有发展潜力、契合自身特点的特定市场领域,作为发展转型的主战场,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银行品牌。另一方面 ,城商行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重点致力于发展部分核心竞争力强、客户吸引力大的特色业务,切实做专、做精、做强,成为佼佼者。

  城商行还要 跟随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 服务理念、 服务内容、服务方式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 协作配合、共同促进 的网络延伸模式,切实缩短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能、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为专业化发展、特色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五)严密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是银行业的重要使命。从抵御风险能力上看,小银行发生风险的概率会高一些。城商行在当地市场份额较大, 是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主力军之一, 要 坚决 守住风险底线。

  一 是 着力遏制不良贷款上升势头。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防控信用风险仍然是城商行的首要任务。 截至2015年6月末, 城商行 不良贷款余额 升至 1120亿元 , 不良贷款率1.37%,较年初增加0.22个百分点 ,“双升”压力较大 。要通过不良核销、资产转让、贷款重组等措施消化存量, 采取贷款重组、重签合同、收回再贷以及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 增量 ,有效遏制不良上升势头 。同时,要兼顾支持实体经济。此外,还要 按照“透明、隔离、可控”的原则规范跨界业务发展,加强银行融资与非银行融资之间的防火墙建设,切实防范外部风险向城商行传染。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较为复杂,跨业业务通过业务合作也可能将风险传染给城商行;还有一些社会案件,由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去卖一些违规开发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如果说这件事管不了,或者说开了营业网点又难防范这种风险,那这个营业网点负责人就别干了;如果负不起这个责任,那这个网点干脆就撤了。

  二是 着力防范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往往是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银行各种风险出事时,最终都表现为流动性风险。 城商行负债稳定性差, 承受 市场波动 冲击的能力较弱 , 防范 流动性 风险更是如履薄冰 。要及时 开展 压力测试, 做好 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加强主动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提升负债来源的稳定性、结构的多元性、成本的适当性。 还要 探索建立流动性互助机制安排,提升流动性风险 抵御 能力。

  三是 着力防控案件风险 。近一段时间,城商行案件高发,大部分作案手法简单,有的涉案金额巨大,甚至影响到了机构的生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抓紧开展案件 风险 隐患 排查, 及时报告案件信息,严肃追究责任,同时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员工管理,切实把案件高发势头遏制住。

  同志们, 回望历史, 20年来城商行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 信心 。希望大家加倍努力 ,推动城商行 再创辉煌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做出更大贡献!

  预祝本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