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自从这两年国内经济“降温”以来,通货膨胀这个词似乎很久没人关心了。不过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2.0%。结合目前的银行储蓄利率,CPI已经高于1.75%的1年期存款利率,这意味着我国再次进入负利率时代。所谓“负利率”,就是一年期存款利率实际上低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增速。
8月CPI同比增速是2%,它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75%之间有了一个0.25%的差距。主要影响的是居民存在银行的钱。我国现在不是第一次经历负利率时代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1992-1995年是第一次;2003-2005年是第二次;2006-2008年是第三次。仔细数数不难看出,每次负利率都是一个时期而不是很短的一两个月,所以预计这次也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至于时长就不好预测了。
“负利率”对普通居民来说比较容易想到的就是钱会“越存越少”,因为0.25%的差距,意味着把钱放银行是跑不赢通胀的。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存银行1万块钱,一年后本息收入是10175元,物价若维持2%的上涨,那么今天1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一年后就需要10200元,所以存银行一年净亏25块钱!
但不要着急,这次的负利率时代和以前利率浮动幅度要求比较严格的时候不太一样了,现在允许银行浮动利率的区间上限达到1.5倍。也就是说,银行可以将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定到2.625%。但实际上虽然多数银行定的利率都在1.2倍-1.3倍,也都在2.1%以上,所谓的负利率,被普通老百姓真正赶上的时候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