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为28.18万亿元,环比下降7238.36亿元。这是外汇占款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降,且刷新了单月降幅的历史记录。与此同时,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同样出现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少于金融机构口径。
昨日(9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665,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4个基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因为银行体系外汇流动性充裕,而外汇资金运用收益比较低,部分金融机构将外汇流动性提供给企业和个人,满足企业和个人丰富资产配置的需求。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预期造成的全球流动性收缩或者去美元杠杆的进程可能进入阶段性尾声,甚至已出现“超调”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外汇占款下降的速度可能放缓。“在外汇占款负增长的条件下,预计央行将继续采取‘池子’对策,灵活使用包括公开市场操作、SLO、MLF和PSL以及降准等多种手段维护银行间流动性基本稳定。”谢亚轩称。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9月10日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政策进行了调整。当天下午3时起,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CNH)突然拉升,一个小时内暴涨约700点。当日CNH成交量大增,收盘涨幅达1.25%,创五年最大单日涨幅。
对此,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表示,央行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政策进行调整,降低了跨国企业设立人民币资金池的门槛,同时提高了人民币净流入额的限制,这意味着CNH供给下降。
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政策的调整对汇率变化的有影响,但影响并不是那么快就能显现出来。人民币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人们更看好美元,“(央行)一系列的动作,就是要打掉(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预期”。
此前,央行下发了《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开展各类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缴存20%的汇率风险准备金。
有市场人士认为,虽然当前市场上仍存在一定的贬值担忧,但人民币并无持续贬值基础,未来人民币汇率将进入总体均衡、窄幅双向波动的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