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浙商汇金转型成长率众跌落深渊

2015年09月15日 07: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5日讯 ( 记者 张桔 ) 股票市场的风云多变也让基金市场充满了变数, 牛市中极为灵光的基金自购也逐渐失去了效用。

  来自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表明,综合基金公司的公告,2015年以来总共有96家公募自购了旗下的产品,其中公告了确切时间的有47家,总计是141只新老基金,申购金额超过了17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自从 7月4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倡议基金公司自购后, 基金公司便集体行动了起来,不仅是旗下的新发基金,而且也包括了自家的老基金。

  然而不幸的是,这轮声势浩大的自购运动并未能挽狂澜于即倒,随着大盘后来一轮更为猛烈的下跌,这轮自购中被套者也不在少数。

  往昔的自购: 曾救新基金于水火

  从中国内地基金的发展历史来看,新基金发行困难时期往往就会闪现基金公司的身影, 为了帮助新基金达到2亿的成立生死线,基金公司就会出手自购确保基金成立。

  而后来随着基金自购的行为越来越普遍,一种新的基金形态应运而生,发起式基金于2012年年中正式诞生,具体说来, 发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股东资金、基金公司固有资金、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投资管理人员参与基金认购的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认购的基金份额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且募集期结束,基金募集规模不少于5000万元,募集人数不少于200人。天弘债券发起式基金 成为内地的第一只发起式基金。

  但从三年多来的发展历程看,发起式基金实际上并没有取得意料之中的成功,有不愿具名的投资者表示,实际上买基金时候并不会关注基金公司高管们是否也买了该基金,关键的问题是基金是否能为老百姓赚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从这个意义上说,发起式基金并没有体现出高人一筹的实力。

  不过,这似乎无碍基金公司发行发起式基金的热情。稍早前的统计表明,7月1日至8月21日期间,内地共有106只新基金成立,其中发起式基金就达 27只。

  最近的一次自购潮出现的有些特殊,今年7月初,基金业协会召开座谈会发出了维稳号召,94家基金公司出席会议,当时的会议纪要中有一条明确表示:参会的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承诺:积极申购本公司偏股型基金,并至少持有1年以上。

  自那次会议结束以后,一场内地基金公司浩浩荡荡的自购行为正式展开。根据相关的统计表明, 7月份以来,共有38家基金公司进行了自购,占承诺自购的基金公司数量的45.24%;累计自购金额为10.56亿元,占承诺自购总金额的39.30%;这一迄今的数字已经超过了今年上半年半年的纪录, 上半年半年的数字是20家基金公司总共出资了8.06亿元。

  那么,哪家基金公司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自购潮中冲在了最前头呢?答案是内地现在基金行业中排在首位的天弘基金。根据相关媒体的统计,上半年天弘基金自购0.9亿排第一位;而下半年迄今, 天弘基金已经出手自购了22次,总共的自购金额达到了1.10亿元。

  熊市再审自购:究竟谁赢谁输?

  而如今发生在七月初那场轰轰烈烈的自购也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现在再来看自购的效果,似乎大多数自购都在市场的低迷表现中彻底迷失了。

  按自购数量统计,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得出,公募基金自购中51%为被动指数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占31%,而仓位较高的偏股型基金占比仅14%。

  稍早前的统计表明, 根据Wind有准确自购时间的数据显示,11只基金今年以来均受基金公司自购一次。从时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第一轮暴跌底部,也是市场最恐慌的时期。但从申购以来表现看,由于八月又一轮市场的巨震,除了成功逃顶的益民服务领先保持了正收益,其余产品均不同程度亏损。如果根据统计的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的产品,截止9月9日净值,62.41%的产品亏损。记者注意到,彼时只有益民服务领先取得了正收益,其余基金悉数亏损,其中亏损幅度最大的是浙商汇金转型成长的-20.502%。

  媒体统计表明, 今年下半年基金公司自购基金类型多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基金新闻部根据数据整理显示,下半年以来,基金公司共自购8只普通股票型基金、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24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中自购金额最多为1.00亿元的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普通股票型基金)自7月10日以来,收益率为-9.70%。兴全全球视野和兴全社会责任自7月6日认购以来,收益率分别为-12.21%和12.53%。长信量化多策略自7月7日认购以来,收益率为-14.40%。

  如是看来,如果仅仅依据基金自购行为来择基的话,或许注定是一场风险大于收益的赌博,投资者需要三思而后行。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