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2015年全国广场舞大赛启动 中信银行倡导健康广场舞

2015年09月09日 12: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9日讯 由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5年全国广场舞大赛于9月至10月在全国展开,并将于11月5日至8日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举行总决赛。中信银行将给予本届大赛全力支持。

  本次大赛旨在贯彻落实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精神,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我国文化建设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给广场舞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更好地引导、扶持、推动全国广场舞运动健康有序发展。 

  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海南省体育总会、海南省健美操协会、陵水黎族自治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和北京梦之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信银行将给予大赛全力支持。

  本次广场舞大赛参赛项目分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两部分。规定套路内容为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联合推出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任选一套)。自选套路为参赛者自行创编或选编的广场舞(一套),舞蹈形式不限,民族舞、现代舞、健身舞、健美操、爵士舞等均可,以集体舞为表演形式。据介绍,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是尝试用“互联网+”的新模式办赛。在9月9日至10月10日的预赛阶段,各参赛代表队只要登录糖豆网报名、上传自选套路视频即可参赛。预赛:采用微信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三星、四星、五星和百强人气舞队。并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颁发获奖证书。各省(区、市、新疆兵团)范围内,微信投票数排名前三名的舞队,需将规定套路视频资料上传至糖豆网(www.tangdou.com),由大赛裁判委员会对其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进行综合评分,微信投票数和裁判评分成绩为该参赛舞队的最终成绩。各省(区、市、新疆兵团)最终成绩排名第一的舞队获得参加决赛资格。微信投票数和裁判评分权重占比为30%和70%。决赛釆用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各进行两轮比赛的形式,评委现场打分,第一轮和第二轮得分的相加分数为最后得分。各参赛代表队的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

  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此外,大赛还设有最佳风采奖、最佳上镜奖、最佳编排奖、最佳创意奖、优秀组织奖、道德风尚奖等特别奖项。裁判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各界专家组成,规则采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审定的《全国广场舞竞赛规则(试行)》(2015版)。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尹国臣表示,本次大赛坚持专家重点指导与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健身和交流的需求,达到推广与提高的目的。

  作为本届大赛的支持单位,中信银行始终坚守企业社会责任,关注中老年客户金融与非金融需求。中信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常戈表示,自2011年发行全国首张面对中老年客户的专属银行卡——“幸福年华卡”以来,该行持续为老年客户精选收益稳健的投资理财产品、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推送各类健康增值权益、并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健身号召,于2013年、2014年先后组织了两届全国中信银行客户广场舞大赛,累计服务160万名中老年客户,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背景资料:

  广场舞是一种在宽敞场地上通过健身操类、舞蹈类等健身方式,在音乐伴奏下结合徒手或持轻器械等动作,开展的具有健身功效与审美情趣的群众性集体运动舞蹈。

  近年来,广场舞作为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健身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大面积兴起,从公园跳到广场,从广场跳到春晚,从国内跳到国外,从小孩子到老年人,广场舞已经成为全民最为普及的健身活动之一。

  今年三月,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联合宣布,将在全国推出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优秀作品,并对其进行推广和培训。    

  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联合推出的十二套广场健身操舞是:

  1、《倍儿爽》 - 健身操舞

  2、《今夜舞起来》 - 健身操舞

  3、《站在草原望北京》 - 健身操舞

  4、《策马奔腾》 - 健身操舞

  5、《微笑》 - 按摩球韵律操

  6、《自豪的建设者》 - 活力健身操

  7、《广场style》 - 健身操舞

  8、《小苹果》 - 健身操舞

  9、《最炫民族风》- 健身操舞

  10、《中国美》 - 健身操舞

  11、《中国味道》 - 健身操舞

  12、快乐舞步健身操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