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质造 从“性价比”到“质价比”汽车竞争力深化

2015年09月04日 09:1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宝马铁西工厂主办公楼

 

  作为一部工业作品,一台现代化的汽车是由上万种零部件组装而成的。脱下华丽的外衣,汽车的产品质量安全性则成为第一要素。伴随着中国汽车制造从“性价比”迈向“质价比”,《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汽车三包条例》等相关法规规章也相继实施。面对汽车制造工业中无法避免的质量缺陷这一环,无数个“中国制造”正在努力谋求突破之路,逐步转变固有观念。

  此外,面临经济增长放缓、汽车限购扩大以及制造商积极提高产能等多重压力下,未来的汽车市场最激烈的竞争,仍将是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随着全球的汽车产业资源大量向中国集聚,令中国汽车制造“国际化战略推进”前景广阔。品质,体现硬实力,保障竞争力。

  正如财经学者吴晓波所说,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从传祺在北美车展的高调亮相、沃尔沃中国制造叩开美国市场这一刻开始,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能以“质”取胜,就如made in china的苹果手机风靡全球市场一般。

  离不开的“故障肿瘤君”

  汽车召回越发频繁

  镜头:8月,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上的“汽车召回”依然有增无减,其中不乏法拉利、克莱斯勒等进口豪华品牌,共涉及9款车112594辆。今年7月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占比96.09%,14家汽车生产企业开展了14次召回活动,涉及车辆132.35万辆。

  2004年,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发布实施,这是中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但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定,爱车遭遇召回,只能换来经销商一句sorry,没法进行索赔。2012年后,我国首部产品召回的专门行政法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出台,明确规定罚金最高额可提升至1.5亿元,还对严重违规的车企吊销有关许可。此后,因汽车设计或制造缺陷而召回的事件越发频繁。《条例》颁布当年,召回缺陷汽车320万辆;而之前的每一年,缺陷汽车召回数量仅几十万辆。2013年,由于《条例》正式全面实施,当年召回数量突破500万辆,骤然增加200万辆。2014年的汽车召回数量明显减少,但召回次数却是历年来最多的。

  汽车召回数量的汹涌而至,是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固有观念的逐步转变,也促使包括国产自主车企等,诸多品牌由被动勉强到主动积极参与,对有问题的产品采取维修包括免费更换。

  从“制造”到“质造”

  中国汽车与国际接轨,不相上下

  镜头:20多年以前,中国的汽车工业正蹒跚而行,虽有解放、红旗等品牌,但产量极低。若干年后,国外汽车品牌入潮水般涌入,覆盖欧美日韩高端豪华品牌到合资车,再到自主品牌相继崛起,车型多得数不胜数。“私家车”的生活方式,让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中国轿车产业的发展呈现“质”的飞跃。

  今年5月,由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的豪华轿车—S60Intion正式下线,开始出口美国市场。中国制造的豪华车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也是首次。当欧美汽车巨头通用汽车、沃尔沃等公司都在计划将“中国制造”汽车出口欧美市场时,这些汽车巨头都希望展示出:“中国制造”和“欧洲制造”的质量不相上下。

  在中国汽车工业井喷式增长过程中,与几年前相比,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年销量已从几万辆升至几十万辆,市场跨度更是从国内延伸至海外,国内自主品牌无论是理念或技术方面,都取得很大发展,且逐渐与国际接轨,已然成为中国汽车品质快速提升的一个缩影。

  “碰撞”后再上路

  测试表明中国安全技术提升

  镜头:翻开中国国内现行的碰撞安全法规“C-NCAP”的历史,在2011年以前,所参与碰撞的合资品牌平均得分为44.64分,为“四星”成绩;自主品牌的平均得分为35.75分,仅为“三星”成绩。2013年,已有许多国产车型中开始获5星成绩。在今年C-NCAP的“首撞”中,参与碰撞的本土品牌与合资、进口品牌成绩相差无几,成绩超过50分基本不稀奇,直接跃入五星标准。

  在厂家研发、质保部门,数千名高素质的工程师每天都为了产品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反复做着各类实验和分析。有时,整个测试过程仅有数秒,但不包括汽车本身,一次测试的成本也要耗去数万元。许多自主品牌厂家纷纷将汽车安全作为重点改进项目。

  今年7月7日,C-NCAP迎来最新一次的改版,这也是C-NCAP继2009年、2012年之后的第三次改版。上次改版,提高了车辆碰撞速度,增加了对车辆追尾安全、主动安全系统以及行人安全的评价。这次推出的2015版规则,提高了得分门槛,测试车辆改为市场销量最大的车型,拒绝厂家申请选送的高配置车型,以尽可能体现市场上主流车型真实的安全技术水平。“五星车越来越多,这与近年各大厂家都更为注重安全性能,提升新车安全配置有关。”虽然仍在碰撞的技术上与国际碰撞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国内汽车品牌在C-NCAP碰撞上的成绩越来越好,中国汽车制造在市场竞争中实力逐步提高,消费者将能够买到更安全的汽车。探秘“世界级”汽车工厂

  解读“中国制造”

  过硬高品质

  从一块钢板“变身”一辆鲜活灵动的整车,一辆汽车的品质应该如何来评价?不仅要看配置、看功能,更应该着重考察的是产品的工艺和可靠性,乃至企业自身的质量标准和管理能力。事实上,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也令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在中国汽车市场布局,以及提高出售到中国的设备的品质和技术水平。

  济南二机床

  到2014年夏天,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国中国,境内的汽车生产企业中,80%的冲压机床都来自济南二机床。其中80%以上的汽车外覆盖件,产自济南二机床制造的冲压设备。身为“世界三大冲压设备制造商之一”,济南二机床集团每分钟可以生产15个包括车门在内的车身冲压件,打破了德国企业保持了近10年的每分钟13个的纪录。

  宝马沈阳铁西工厂

  它耗资15亿欧元、占地面积等同于10个鸟巢,自动化率达到93%、水循环率达到90%……这些惊艳数字的背后,代表宝马全球最先进的制造工厂—位于辽宁沈阳的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华晨力图通过对于高品质的苛刻追求使宝马的生产方式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骄傲。工厂引进了全球顶尖环保理念,采用了六十多种节能减排措施。

  沃尔沃成都工厂

  沃尔沃S60 Inscription是首款在中国制造、出口美国的车型,就诞生于此。与建厂原则——全球性的“沃尔沃汽车生产制造体系”一样,品牌全球质量标准也在这里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保证工作。成都工厂采用先进的焊接生产流程要接受连续、系统的质量监控,目的是100%保证焊接点的质量,主要的焊接生产线已全部实现自动化。

  上海大众工厂

  冲压车间内,拥有目前国内汽车制造业中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高速冲压线,一分钟能够生产17个零件,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压机设备。为保证车身焊接工艺的精确性,车身车间大量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每51秒就有一台车身下线。宁波工厂车身车间是目前上海大众机器人数量最多、自动化率最高的车身车间,自动化率达到86%。广汽丰田

  得益于丰田全球最先进设备和工艺的导入,广汽丰田焊装车间导入丰田GBL线,多轴蛇型机器人和新型焊枪,能以更小的空间占用和更低的能耗。此外,冲压车间高精度的加工技术使加工能耗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噪声更降低至85分贝以下,为其赢得了“世界上最安静的压力机”的盛誉。

  像家电一样凭证“退货换货”

  汽车“三包”法尘埃落定

  对比中国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来说,汽车质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离不开法制文明进步的推动。2013年10月1日,酝酿8年之久的汽车“三包”政策终于开始正式实施,它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汽车行业中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召回制度的补充,为车主个体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倒逼质量提升80余家企业投入18亿改进

  从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开始酝酿起草汽车“三包”草案到出台,走过了整整12年时间。期间,国家质检总局曾多次组织召开汽车“三包”讨论会,但每一次都悬而未决。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重提汽车“三包”,审议通过的征求意见稿定于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三包”的配套文件,《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信息和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管理办法》规定,所有家用汽车的“三包”信息全部上网公开,同时组建汽车“三包”专家库,为消费者提供技术咨询。此外,《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与三包凭证》、《重大安全性能故障的判定建议》等相关配套文件也陆续出台。

  汽车“三包”的出台在引发车企之间竞争加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汽车企业的服务标准化升级。截至2014年年底,在汽车“三包”系统备案的生产者已达117家、汽车品牌179个,其中涵盖了自主、进口、合资等品牌的在售车型5861个,修理商和销售商(4S店)25976家。而修理、更换、退货责任的明确,促使汽车厂家避免盲目投放不成熟产品,仅在汽车“三包”实施的第一年里,80余家企业投入18亿元对研发、工艺材料、质量管理、外购件等进行质量改进。

  对品质的信心 车企纷纷扛起“延保”大旗

  法制进步的同时,国内汽车企业也纷纷把追求品质当成巩固市场地位的核心竞争力。不少厂家纷纷宣布对各自旗下销售的车型实施“三包”,并且做出了高于“汽车三包”规定的一些质量担保的承诺。在售后服务方面大多数汽车经营者也正在采取措施,优化售后服务流程,改进物流配送体系。

  其中,从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到豪华品牌,各大汽车厂商都延长了自身的保修期,动辄“3年或10万公里”、“5年或10万公里”、“4年或12万公里”、“5年不限公里数全车质保”、“6年或15万公里”的“超长质保”叫卖声,早已将当初“2年或6万公里”这条不成文的“行规”远远甩在身后。同时,有的厂家还对像密封条、内饰件、排气管、轮胎、灯泡、滤芯、滤网等部件延长质保;有的对制动衬片、制动盘、雨刷片等非定期保养项目也提供免费更换;各类免费救援服务,免费保养服务……在产品品质方面,扛起“延保”大旗的汽车品牌已经对品质有了不小的自信心。

  本组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晓鸥

  专家观点

  对话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

  李骏

  中国制造2025战略汽车行业大有可为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初期,汽车制造业并没有进入这一战略,正是在李骏院士和其他一些坚持我国汽车制造业能有大发展的人士的推动下,汽车业才能够进入其中。李骏院士认为,从三方面来看,汽车应该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

  首先,在中国制造业中,汽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对国民经济、国民生活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其次,未来我国汽车业还大有作为,而且会非常显著。首先在商用车领域,目前几乎100%是自主,而且我国一年380万辆的商用车销量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从一定程度上讲,制造商用车所需的技术并不比轿车差,甚至某些方面的技术比轿车更高、更复杂,而且它和国防的关系非常紧密。其次,即使是大家普遍感觉比较悲观的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也是有作为的。如去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遭遇“十二连降”,但自主品牌依然占据了37%的份额,在竞争最激烈的轿车市场,市场份额也近20%。再次,零部件领域也大有可为,合资给中国零部件产业带来了机遇,一些国外的核心技术在零部件方面开了绿灯。

  最后一个是变数,目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就是新能源,是相对于原来的传统汽车只用油箱中的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来说的。目前,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和使用率、革新的程度位居世界第一,这就为我国汽车的信息化提供了发展机会,因为汽车是最好的技术平台。至于智能化,目前中国的交通状况、中国人的驾驶习惯,也为中国汽车智能化提供了变革的机会。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